从今天开始读王怀玉老师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
一读封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首先是题目《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班级是行政单位,是学校划分冷冰冰的组织,而“成长共同体“给人的感觉则是温暖的,向上的,一同发展,奔赴美好未来的,很喜欢。在封面上有等高的“师生”二字,仿佛在提醒我们,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交互的影响不是一时的、间断的,而是连续的、循环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和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作为老师,应当是一名“孩子”,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预期教育效果。把师生交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工作行为,从而实现更高意义上的教育生活价值。
二读序言。在序言一中华中师大的杜时忠教授这样写到:“我历来不相信教书育人有什么秘诀、宝典、兵法”之类的捷径,因为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体而生动的,所处环境不尽相同的,所遇到的困惑也因人而异。但我们自己要善于现在“拿来主义”,从他人的谨慎思考行为实践中得到启发,从默默小白,到火爆出圈。但我们要更谦虚,善于从口水就出来。大致概括为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价值观、民主平等的教育伦理。①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观。②民主平等的教育专业理论。③静待花开的教育慢艺术。④广博融通的文化修养。我们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三读第一章。“班级核心文化:从标签式到生成式。”本书每个章节都从“带班困惑”“创意策略”、“典型案例”“温馨贴士”四个方面来阐述作者王怀玉老师的带班理念及具体做法。这一章节也不例外。我们通常都把班级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作者指出班级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能够触及心灵,充满着情与爱、智慧与艺术的软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需要把握好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内在联系,把握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注重内在渐进性生成,杜绝简单的标签附加式班级文化。那么如何提炼体现班级文化价值核心的班级精神?怎样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如何让班级文化统领班级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内在成长,让班级精神转变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作者给到了以下四个创意策略:
接着,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寻找师生共同的心灵密码”来阐述这些创意策略具体如何运用在教育中,使一个别人眼中的“差班”转变成区级优秀班级。
最后,作者指出班级文化建设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外显阶段(精神提炼及环境布置)——内化阶段(制度规范与活动引领)——外化阶段(班级风气及学生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