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这个十字路口旁的一个学生。
这片是文化区,所以学校有好几所,小学、初中、高中都有。
这也就导致上下学的时候,道路总是异常的拥挤。汽车、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和攒动的人头,把道路塞得满满的。
而让我感觉最糟糕的是,我就是那拥挤人潮中的其中一个。
每次放学的时候,空旷的走道和楼梯一下子被填得满满的,让我步履维艰。我讨厌在这个时候和陌生的人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每天都要极力的避免,却又避免不了。
这让我很苦恼,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会有尽头,但生活总是会有无奈的时候。
顺着人潮走出学校的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拥堵的车道,刺耳的鸣笛和摆摊小贩的吆喝声,一切都乱糟糟的,但生活好像就是这个样子。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北面是,额,我也不知道叫啥的街。这条街上有10来家的网吧。每次放学后总是呈现爆满状态,晚上依旧空无虚座到天亮。
只是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连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来上网?
我是个记不住几个街道的人,而恰巧我们学校西面的那条街我是知道的,叫育才街。
一步天堂还是一步地狱?
2
育才街上主要是一些吃穿用度的店铺,还有一所包含小学和初中的私立学校。
而在这条街的南头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她和乞丐一样落魄邋遢,穿着一双黑色长皮靴,一身破旧的衣服,戴着一个深灰色的针织帽。
有时候看起来像个神经病,胳膊上涂满了暗红或者深蓝的颜料,疯疯癫癫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有时候又面无表情,像一潭幽深的古井,不泛涟漪。
我在寒冬早上五点的时候看见她在路边拾瓶子,也在深夜两点的时候看见过她翻找垃圾桶,像野猫野狗一样,在冷清的街道上拉出了好长的影子。
但我从不曾见她乞讨过。
而相较于一个每天骑着摩托车跑来等学生放学的时候装聋作哑的拉着学生要钱的假乞丐,我真的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最不幸的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导致我们很多人看到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却选择了冷漠以对。
生活本就不易,为什么连他们这些可怜人都有人不放过?
每天晚上10点上完晚夜自习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她在一家饮品店门口那里守着,背靠墙腿伸直,身体成90度角,头耷拉着。
我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睡着,也不知道她到底冷不冷,她的脸被黑暗所吞噬,我看不到表情,但我知道她身体一定非常好。
我曾经有个很奇怪的想法,我想找天晚上掂两罐啤酒拿包烟和她坐在一起说说话,因为我觉得她肯定特别有故事,但是到现在我也没有付诸过行动。
那家饮品店,朝南朝西各有一扇玻璃门,但饮品店的西门很少开过。我想除了门前地理上有点不好外,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她在那里吧。
饮品店的老板有时候会给她份饭吃,说上两句话。不知道她在这个临时的住所是否也能感觉到一丝温暖,那种、像家的温暖?
我不知道好人的定义是什么,但我知道饮品店的老板肯定是好人。就像儿时看到长得好看的都以为是好人一样。
而好人,我打小就知道好人一生平安。
3
饮品店往东走几步有一家2元柠檬水店,店不大,窄长,大概20多个平方。
算是我的一个据点。
因为朋友的缘故,每天中午放学后都会跟他们来这里坐坐,慢慢得我也就和老板成了朋友。老板姓刘名洋,不到三十岁,身材微胖,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人多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会帮他充当下收银员,而数我最长久,因为我中午不回家。
比较有趣的是,我们每天都要讨论一个同样的话题“今天吃啥”,而每天都是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所以你就会看到柠檬水店的老板和收银员基本天天中午吃面条……
虽然门前就是小吃摊贩的集中地吧……
我表示很无辜。
每天从店里看着一大群的学生买饭,场面也是很热闹的,卖饭的大叔大妈们这边热火朝天的这一边还要瞧着城管有没有过来。
摊贩与城管之间总是充斥着恩恩怨怨,只是让我不是很明白的是,为什么他们交着管理费,城管却还要赶走他们呢?
小区家门口就有几个摊贩,因为原先摆摊的地方不让摆了,所以就只好在自家门口干起了生意。但其中有一家,我每天晚上10点放学回家都还能看到。
有一次下了特别大的一场雨,我以为她不会出摊了。但当我看到那盏熟悉的昏黄灯光时,心里瞬间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诶大娘,咋还没收摊呢?”
“我等我闺女,晚上放学她该饿了,顺便还能多挣点钱。”她是笑着和我说的。
我见过她闺女,长得不漂亮却也不丑,在旁边帮着她一起卖小吃,嘴角挂着笑容。
4
这个小县城不漂亮,相反有些破败,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大型商场。谈不上喜不喜欢。
但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也许那天阳光明媚,也许那天阴雨绵绵。
我可能明天就回来,也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
毕竟我一个人住在这里的好些年里,过得并不开心。
END
齐帆齐写作自媒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