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楼
结束了东湖的行程已经是下午1点了。下一站我们来到了红楼。如果我不参加这次旅行,我一定不会知道武汉的红楼有这么辉煌的历史。原来红楼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在红楼的外面耸立着一尊高大的孙中山塑像。他是那么威严,那么令人崇敬。
红楼的主体是三栋两层的建筑,两边的配楼护卫着中间的主楼,使主楼更加显得高大,庄严。楼前两旁的绿树小草把红楼的红色衬托的更加鲜艳夺目。
馆内真实还原了鄂军各职能部门的真实办公场景。里面的所有办公桌椅都是当年的原物,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穿越了百年沧桑的文物。同时还展出的有许多当年武昌起义时的各领导人的照片。看到一间间办公室,浏览一幅幅起义照片,听着导游讲解着当年的起义经过,110年前的起义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今年正值辛亥革命110周年,这一次的参观使我对武昌起义,对辛亥革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而对于闺女来说这个学习是多么真实而生动呀!参观结束后,按照我和闺女的约定,如果我们参观的地方有文创冰淇淋,我们就必须要买来尝一尝。所以临走时,我们品尝着红楼的文创冰淇淋快乐地奔向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黄鹤楼。
登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提起黄鹤楼,古代的文人墨客关于它的诗句就有很多。因此,对于黄鹤楼的参观我在很多年前就特别期待了。虽然现在的黄鹤楼建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今天的黄鹤楼也距离当年的原址50多米,但我还是想登上楼亲自领略它的风光。
从红楼出来后,走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黄鹤楼景区。我们是从黄鹤楼景区东门进入的,一进门就是鹅池。鹅池的由来缘于池边有一个亭子,亭子里面是后人仿写王羲之的鹅字而得名的。
再往上去,走过毛泽东诗词亭,再看过雕像米芾拜石。高大雄伟的黄鹤楼就耸立在树林间了。即使茂密的树林也遮挡不住它的高大。我们买了一根黄鹤楼的冰淇淋,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向着黄鹤楼走来。现在的黄鹤楼是仿清代年间的黄鹤楼修建的。根据导游的介绍,它从外面看是一栋五层建筑,实际里面有九层建筑。我们拾级而上,每走一层再向外看,风景都各不相同。由于导游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对于楼内的装饰和布局没有仔细欣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楼的高高的鹤的壁画,还有五楼的两个微景观的黄鹤楼,它给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黄鹤楼的样子。最后来到顶层,真的是一揽众山小的感觉。整个武昌和长江美景尽收眼底。跟团游最大的弊端就在这里,每到一处参观的时间太仓促了。我们来不及尽情欣赏,眼看时间就快到了。因此只能匆匆拍了几张照后就下楼了。
品户部巷
下一站是户部巷。这是一条特色小吃街。里面的小吃没有几家具有真正的武汉特色,和很多的景区小吃都差不多,除了贵,没什么特点。我们只是在巷子外面买了几个钥匙链。就离开了。
游长江
最后就是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段行程,乘坐渡轮过长江。来到渡轮上我才发现,这个渡轮并不是我们想像的有整齐的座椅,有固定的座位。原来,武汉人的渡轮就象是他们的公交车,渡轮有两层,我们来到一层,一层是一个宽敞的开放平台,里面放了很多摩托车,原来这里的人们就是通过渡轮把自己的交通工具带到对岸的。我听旁边其它乘客说,乘坐这个渡轮的票价仅仅2元。闺女因为是第一次坐渡轮,因此特别兴奋,她要到最上面去,到船的最前面欣赏轮船开动后乘风破浪的景色。但我们上去时已经很多人了,闺女拨开人群,挤到了船头。她还拿了我的手机拍照。随着一起汽笛响,船开动了。船浆激起的浪让船上的空气变得有些潮湿,我们在船的最前面,感觉像是在下小雨一样。船在江上调了个头,在调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从江面上看去,它是那么雄伟。我禁不住赞叹,当年我们建这座桥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么宽大的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施工,而且,建造得是多么有前瞻性。桥分两层,下面一层供火车通行的,上面一层是汽车通行。我暗想有机会,我要亲自到桥上去领略它的美。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汉口码头。到了汉口码头,我们报的这个旅行团的行程就结束了。不过我和闺女的行程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