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时间看得见》,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华部分。作者王潇,人称潇洒姐。她是效率手册的重度爱好者和设计者,是趁早品牌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相信喜欢手帐的朋友对趁早这个品牌都不陌生,我今年是第一年使用趁早效率手册,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学习和交流下关于效率手册的使用方法。没想到整本书读下来,我不仅收获了效率手册的使用方法,还深度的理解了复盘的方法论和重要性。与其说这本书是趁早效率手册的使用工具书,倒不如说这本书带领我们从认识自己的系统开始,通过对自己的深度追问,借助效率手册在筑梦过程中帮助我们自律、找到方向。
我接下来分两大部分手帐篇和复盘篇来介绍这本书。
虽然我也是手帐的热爱者,但是对于手帐的历史和起源似乎并不十分了解。日本东京的银座伊东屋,那里简直是全球手帐迷的天堂,一整个7层的商场都在卖手帐,这绝对只有日本的强手帐文化才能做到。日本,围绕手帐,已经形成了4500亿的文创产业。书中介绍到手帐的历史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代手帐:怀中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袖珍型的,能放到怀中的日记本。起源于1862年,日本派遣使者出使欧洲各国,日本称为手帐小王子的福泽谕吉也在其中,在法国当地他买了一本手帐记录当时的点滴,然后带回日本。在西航手帐出现17年之后的1879年,出现了怀中日记。
第二代手帐:军队手牒。1882年日本出现了军队手牒,翻译过来就是军事手记。那时候的手帐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传播思想,比如日本天皇把敕谕写在手帐前面;一个就是帮助使用者执行任务。那时候的军事手牒内容包括军人敕谕,个人信息和军队编制等,还没有发展出日程栏。
第三代手帐就是年玉手帐。年玉手帐是现代手帐的前身,从年玉手帐开始,这种设定目标并记录执行的方式在日本广泛的传播开来。
第四代手帐:现代手帐。主要以效率工具著称,增添了日期、时间轴、日程安排和管理的属性。随着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发展,手帐的功能也越发的丰富起来。现在的手帐是行为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利器,是一个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和梦想,保持自我驱动和自我监督的系统管理工具
我们每年启用新手帐的时候都会成为一个仪式,这是新生活和新自己的开始,看着空白的手帐页面都会感到激动,因为会有很多惊喜在未来等着我们去揭开、去实现。
经常会在微博淘宝的评价里看到类似的评论:每年都买,可是本本买回来没怎么用过,好可惜呀,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如果你属于这一类人,那么迷惑你的根本原因是,你还不清楚自己使用手册的真正目的。仅仅拥有一个强烈的购买动机。听说用了人生会变好,会实现愿望——还远远不够
首先问自己,到底为什么才使用《趁早效率手册》?使用效率手册的目的,越具体越好。比如,你说:用手册当然是为了变得更好。可以继续追问,哪方面变得更好?这个方面的更好到底有多好。手册有一个好处,只要你开始使用,就总能倒逼自己去理解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目标。试着在心底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你要去哪儿?你要怎么去?你以多快的速度到达?
先解决去哪儿的问题,细化起来就是你想管理的到底是什么?用手帐可以做的事情:日程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工作日志、个人项目管理、金钱管理、读书笔记等等。
其次评估填写量和携带频率,继续向自己提问,是按天、按周还是按月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每天会有多少字被书写在手册上。关于携带频率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展开思考。根据以上的情况选择趁早手册的厚本、半年本、薄本、口袋本。
最后按自己的喜好直觉,寻找心动的手册。尺寸合适吗?内页的格式、横线、点阵还是空白页、布局合理吗?等等。
填写一生计划是趁早效率手册的重要一步,一生计划在趁早效率手册的最后几页。它是整个手册的核心,因为有方向才能谈得上到达。第一步填写最初建立时间就是今天;第二步你要确定生活中的优先级;第三步写下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四步,你要确定在多少岁拥有什么;第五步确定为了实现以上的计划你将持续做的事;第六步写下你的学业和职业生涯;第七步你要定下人生大事年表。第八步写下一生会去旅行的地方和一生将做的若干事。无论你写的时候有多么艰难,多么想不明白,都要努力写下去。只要一生计划完成,你就会突然明白了,我要去哪儿。
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写文字、绘画、拼贴都是记录手段,可以任意选择。永远记住在一生的计划中,内容比排版重要,使用目的比形式重要。效率手册其实一点儿也不神奇,它只是一个用384页、80克纸张装订在一起的普通工具。只有加上使用者,也就是现在读到这部分的你,它才会启动,才会熠熠发光,才会发挥它的神奇作用。
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作者自己的复盘按照书中介绍的人生观带来的方法论进行。我们先从书中介绍的三个认知练习开始介绍。
书中提到的三个认知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后面提到的复盘。
第一个认知练习就是:你要是一部好电影
你每天的生活,就是电影。你需要练习跳出电影,置身事外。这个认知练习是复盘的重要能力,只有跳出来看,才能给出初始定位。
第二个认知练习:在好电影里,主人公都是有奔头的。
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电影是剧情片。主人公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遇到冲突、奔着一个目标而去。主人公的开篇有计划,中间有行动。一个电影的推进是按照主人公的行为展开的,没有行为,你的电影什么都不是。你必须追问自己:主人公是谁,主人公要去哪儿,主人公要怎么去,主人公要用多快的速度到达?
第三个认知练习是:编剧有两个人,分别是命运和你。你得追剧。
这部电影有两个编剧,你和命运。我也不知道命运是什么,命运写了什么,但我知道的是,我俩一起写作。这经常出其不意,尤其是在特别糟糕的时候,我作为主人公往往觉得很惨。
以上三个认知,说到了复盘在这一系列动作里的真谛。
计划—行动—复盘。
计划就是初始剧本
行动,就是剧本的执行。你得演戏,一场又一场,一幕又一幕,把事做了,把人见了。
复盘是为了改剧本,是为了推进剧情。
作者称之为戏精本人法或者内心戏表演法。
所以复盘是什么?复盘是矫正行动和计划之间的关系,是行动后的深刻反思。它的逻辑应该是计划—行动—复盘。 再计划—再行动再复盘。
复盘不是盘点,不是你根据一个糟糕的电影剧本乱演一气,然后去数猫在电影里出现了几次,而是一定要有分析,有一个具体的项目,有一场特定的戏。
第一步:回顾目标
这件事要非常具体、必须是你曾经计划过的,包括:起点状态、目标、行为、周期
第二步:评估结果
目标必须有一定或者更多可以量化的数字指标。这样也可以检视目标达成情况和行为实施情况。并和原指标对比,明晰计划和现实两者之间的差距。
第三步:分析原因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为什么目标没有达成?做鱼骨式的追问。鱼骨图是用于工商管理的重要工具,它用来寻找和洞察事情发生的本质原因。
第四步:总结经验
对于每一层问题的追问,必须填写解决方案。将所有的解决方案都重点标记,形成一份行动清单,纳入下一次的执行当中。
大家也可以参考PPT中趁早的复盘清单示例图,结合上面的介绍感受复盘的整个流程
这种复盘方式也可以叫个人电影制片人管理,管理的是个人的人生质量和体验。复盘的核心功能是为自己建立一个系统。让自己做事依靠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感觉。系统能帮你分散精力和关注点,能区别现象和本质。
保持好奇心,保持将事情弄明白的兴趣。每日、每月、每年、以求寸进。
坚信自己的人生是一场好戏,永远期待下一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