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遍纯粹的散文书,写的都是一些感受,以及文化交流,比较看好作者的一些观点。以下这一段有点感觉,感同身受。摘自《亲爱的安德烈》哪里是香格里拉。
迷路路迷
我还是称这小镇为中甸吧。到了中甸,我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无边无际的草原。还想象跟天一样大的草原上有莫名所之的野马,“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这首诗,翻成英文可就境界全失了──没办法,安德烈。)
热情的朋友带我们去看草原,我就带着这样的憧憬上了他的吉普车。没想到,5分钟就到了。草原似乎就在前面,但是前面那难看的房子是什么?而且有人排队,在买门票。
原来,政府把草原交给私人去“经营旅游”,私人就在草原入口处搭出几间小房子和一圈栅栏,收费。
我的天一样大的草原,竟然就圈在那栅栏内。
我像一个用最高速度往前冲刺的运动员撞上一堵突然竖起的墙。啊,我的“边草无穷日暮”……
我曾经看过信徒祈祷、香火鼎盛的寺庙被栅栏围住,收门票。也看过宫殿和王府被关起来,收了门票才打开;也看过古老的村子被圈起来──连同里头的人,收门票。但是,天一样大的草原,地一样老的湖泊,日月星辰一样长长久久的野花,青草怒长的无边无际的山谷,也被围起来,收门票──唉,可真超过了我能忍受的限度!
可是我能做什么?
再走十公里
主人仍旧想让我们看到美丽的大草原,吉普车在荒野的山里走了20公里。路边的山坡上全是矮矮的小松。“从前,”他说,“这儿全是原始森林,树又高又大,一片幽深。后来全砍光了。”
下过雨,泥土路被切出一条条深沟,吉普车也过不去了,而大草原,就在山的那一边。我们转到湖边。缴费,才能进去。
安德烈,我们是在接近北回归线的纬度,但是眼前这湖水,完全像阿尔卑斯山里的湖:墨色的松树林围着一泓淡青透明的水,水草在微风里悠悠荡漾,像是一亿年来连一只小鹿都没碰过,洪荒初始似的映着树影和山色。人们说,野杜鹃花开时,满山艳红,映入水中有如红墨水不小心倾倒进湖里,鱼都会迷航。
菲利普和我在细雨中行走,沿着湖向山中去。走了大约两公里,一个藏族老妇人超越了我们,她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篓,里头叠着些许药草。和我们擦身时,她问:“你们去哪里?”
“不去哪,我们散步,”我说,“老太太您去哪?”
“去牧场。”她慢下脚步,把背上的竹篓绑紧。
“大草原?”我又心动了,也许,我们可以跟着她走?“您还要走多远啊?”
“很近。”她笑着说,“山那边转个弯,再走10公里,就到了。”
“10公里?”我和菲利普大惊失声,“您要走10公里?”
已经近黄昏,老太太独自背着竹篓,正要走进深山里去。
“很近啊,”她说,“我的牛和马都在那儿等着我哪。”
我们就看着她的背影,在山谷中愈来愈小。经过山谷中间一片沼泽时,她弯下腰来似乎在系鞋子,然后穿过那片沼泽,在山路转弯、松林浓密的地方,不见了。
她是个牧人,用脚测量大自然有如我们用脚测量自己的客厅,大山大水大自然是她天赋的家。旅游经营者的圈地为店,观光客的喧闹嚣张──安德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第三世界,“开发”就等于“破坏”?用国家的力量进行开发,就等于用国家的力量进行破坏,那种破坏,是巨大的。
这一片香格里拉的土地,听说都被纳入联合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区了。我们在一片野花像发了疯地狂长的草原边停下来,想照相;被人喝住:不能照,先交钱!
我恨不得把那人拖过来踹他几脚。可是──能怪他吗?
……
就在那破墙外边,我们听见一种声音从屋里传来,低低的、沉沉的混声,好像从灵魂最深的地方幽幽浮起。那是僧侣的晚课祈祷……
在大庙里,刚下了旅游大巴的观光客,一群一群走过光影斑驳的圣殿,几个僧人坐在香油钱箱旁,数钞票;钞票看起来油腻腻的。
只有经历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才会有像作者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