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最硬核的就是无比的写实,而不是编剧般的写实,其电影镜头和事件安排以及我们最重要的女主的演技所表达出的均是地方特色,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非常推荐大家观看,我个人也是非常欣赏这部影片遂写下此文以表尊敬。如果有朋友看的不是特别懂,没关系,可以对照着我下面记载的片段进行关联,因为我本身也是西北人,对影片当中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感触是非常深的,这部电影几乎毫无遗漏的展现、描绘出了我年少时的心理境遇,相信有人也会和我有共鸣。
影片开头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女自言自语,一个简单买毛衣的纠结是我们年少时曾有过的回忆,甚至成年后依然更加的纠结,而言语中表达出的也是一个少女单纯无邪、爱美的一面,其实女孩子不都是这样吗,喜欢美的、可爱的东西,所以大猪蹄子们不妨多一些少女心去理解女孩子,她们是很感性也很任性,可不就是对于美的事物的一种简单的执着和偏爱嘛~
3分多父亲和女主在校老师办公室讨论兴趣班报名,老师建议报英语班,父亲听信老师的建议强行修改,没有话语权的李玩只好在一旁委屈。“你娃咋回事吗?”这是浓厚的西北特色,那个时候我听到这句话的感觉也是内心无比委屈,平时的学习无人指导,就在选择兴趣爱好的时候也得不到支持,相反只能得来家长的质疑。后父亲做思想工作,用言语说服将思想强加给李玩,还想出用金钱讨好,可是这一切在尊重和支持自己的意愿上显得都非常的微不足道,此时的李玩没有一句话,哭着跑开了。
片中每一个家庭场景都是奶奶叫李玩吃饭,这一点在我们那边非常一致。
9分,李玩发现一只可爱的小狗。以前我们那边的物质需求不是很强,读书的时候也是每天家里吃饭,然后做作业,突然有一个礼物心里其实还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得知是父亲送来的时候,因为内心之前和父亲之间的芥蒂马上掩盖了内心的喜悦,有的只是隐隐的怨恨。那个时候自己如果和父亲结下梁子很长时间内心其实都是心存芥蒂的,因此对于关于父亲的一切东西都有一点反感。
16分,李玩还是接受了宠物,晚上一起入睡到白天迎接自己回家,逐渐对狗狗有了好感,在心理上也得以慰藉,仿佛每天在乎自己的只有狗狗。小时候我也是非常想要一个自己的宠物的,同样是和大人生活在一起,但内心却感觉孤独,仿佛只有和宠物在一起的时候内心的那份不安才能得以安放。
17分,李玩姐姐李堂和男友一起玩耍,高放骑自行车带两人。那个时候有辆自行车简直就是自由的象征,有点高富帅,白富美的意思,有了自行车会受到别人羡慕的眼神,可以自己无拘无束的去任何地方,李堂站在后面的动作也是那个时候的经典动作,很有回忆感。
19分,高放带李玩滑旱冰。那个时候的旱冰场堪比现在的酒吧、迪吧,能去滑旱冰的都是人生赢家,倒不是说多有钱,而是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看着比自己更自信,会的比自己更多,玩的也比自己更好,好像他们就是城里人一样。
23分,爷爷尝试遛狗也为之后的丢狗埋下了伏笔,看似正常不过的动作其实后面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真实生活中都是一样。
26分,爷爷菜市场里讲价买菜丢狗。和我们那边的长辈买菜真的是一样一样的,说鱼不新鲜都是故意的,卖菜的也会尽力吆喝自己的菜,这个不行买那个,总要买点才好。
28分,后妈送李玩一双旱冰鞋。这个地方的安排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全家人齐坐一堂煞有其事的样子。表面上后妈送李玩礼物是处于好心,其实这是西北人补救自己错误非常独有的方式,先给好处,然后静观其变,当李玩得知自己的狗丢了之后会不会因为礼物的高兴麻痹痛苦,这和之前父亲改兴趣班给钱送狗的道理是一样的。
28分到37分,父亲安慰得知真相的李玩,还非常的淡定自若,想通过看似合理的解释赢得李玩的信任,放下不快,父亲的台词非常经典。以前往往听到这样的解释的时候反而内心有种崩塌的感觉,父亲的解释其实就是欲盖拟彰,更加强烈的肯定了事实的真相。那种悲伤和懊悔不断地涌上心头,和无力感交错在一起,要多迷茫有多迷茫,加上那样的解释仿佛已经给自己筑了一道高墙,想去逾越发泄情绪基本是不可能的了,而剩下的只能是那种来自心底愤怒的责问,但又要表现的已经接受安慰的样子。后李玩焦急寻找狗狗,爷爷和姐姐李堂追随,李堂只能在一旁无奈的看着李玩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但心里是能体会李玩焦急万分的感受。李玩不断呼喊着狗狗的名字,想听声辨位,找到一家陌生的住户敲门询问,说感觉自己的狗狗在他们家里,这种看似幼稚的行为其实是非常真实不过的。就好像丢了孩子的母亲, 看着别人家的小孩都像自己的小孩一样,只可惜当年我有李玩的这种情绪,没有的是她的这种勇气。爷爷带着衣服叫李玩回家,嘴里念叨着“碎女子,你把衣服穿上,冻感冒的咋办嘛!”这绝对是西北陕西那片标准的问候方言,可是这只能换来寻狗心切的李玩的反问,狗狗感冒了怎么办?李玩咬牙切齿的样子,喊着我就没见过狗狗出门还能走回来的,当时心里的那份绝望和心切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是对爷爷丢狗的一种责怪,但又因为是长辈,只能把这份委屈再往心里咽。爷爷大声说“你这个碎女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嘛!”又是一句强烈引起共鸣的语句,懂事?究竟怎样才算懂事?李玩在焦急的寻狗,你却骂不懂事,这种丝毫无法理解的责备更加加重了情绪的冲突,导致了李玩推到爷爷的举动,情绪爆发到了高潮。
38分,爷爷被推到后脚扭伤。这一段父子的对话必须是经典,爷爷又很反常的安慰父亲李玩只是小孩子,还不是很懂事,注意这里爷爷的台词也是非常具有西北特色的幽默,“我不惯她谁惯她?你以为娃是小狗呢?几口馍就能长大的?”爷爷是父亲的长辈,这种西北文化注定了要在晚辈面前逞强,表现出自己对事情的掌控力,上位的感觉必须要体现出来。
43分,后妈出主意买只同样的狗。李玩得知狗狗被找回来后难掩内心的喜悦,冲回家里却发现这好像不是之前的狗狗。这个时候后妈的表演也是经典,背后暗暗观察,当面对李玩的询问时,注意她抱起了双臂,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也可以是一种说谎的动作表现,这里非常佩服导演的安排亦或是演员的自我发挥,非常到位。紧接着后妈一系列的台词也是经典,那种逼人的眼神和笃定的话语,想要强行安利李玩这就是之前走丢的狗。“全家上下给你一个人找狗,你再闹就不懂事了。”这句话非常经典,又是懂事系列,其实我自己也一直没明白当时的长辈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就不懂事了,狗是爷爷带丢的又不是自己弄丢的,错误不仅被强行掩盖,还要自己承受错误的结果,影片中李玩为了找狗还特意贴出了寻狗启示,但是作为家人其实并没有任何行动上的表现。这时候却大言不惭的说全家上下给你一个人找狗,这其中的一种文化特性想了许久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应该有点像帝国资产阶级主意对待底层的劳动者那样吧,只能逆来顺受,能给你就已经是恩泽了,还欲求不满就是你的罪过。这里也体现出长辈那一代没有文化的教育底线和认知高度,只有想去掌控别人,按照自己说的来,其实这是冷漠,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对此种教育文化我个人是深恶痛绝的。李堂安慰李玩狗已经找回来应该高兴一点,奶奶说“娃高兴着呢,娃怎么不高兴呢。”这句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像什么娃好着呢等等,感觉像洗脑魔句,一遍一遍重复在脑海,我挺烦这种表述的。如果放在现代的话,应该就是女生不舒服了,男生就来一句来大姨妈了吧,女生发两张自拍,男生就来一句现在还是单身吧等等,可以解读为你怎么知道系列。很难说那时候长辈是真的不理解自己,还是是一种故意的冷漠,还是要位高权重的掌控一切呢?
46分,经典中的经典来了,爷爷见李玩要丢狗怒喊了一句“吵啥呢!狗已经寻回来了,你还想要啥呢!”我对这句话的态度真的是想打人,明明你还说要惯着李玩,现在却又上演霸权主义。本身丢狗这件事情虽然伤心,但李玩已经开始慢慢放下,木已成舟,能做的已经做了。谁知后妈上演一出智商闹剧,更加加深了丢狗这件事在李玩心中的痛苦,买只狗来假装找到的狗,放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想?就好比别人弄丢了一件你非常喜欢的宝贝,再给你买一个一样的或者相似的也于事无补,再怎么一样也和以前的不一样,更何况是一只狗狗,一个生命,是有着自己的情感依托在上面,能是说补就补的吗?长辈的这种做法只能说极其的简单可笑,李玩丢掉的不只是一只狗那么简单,还有自己的情感,当初孤独时的依靠。面对爷爷的怒吼,李玩敢怒不敢言,此时张雪迎的表演非常到位,眼泪欲夺眶而出,咬牙切齿的动作,眼神注视的方向,开始是充满怨恨的盯着爷爷,而后放低了视线,就是再委屈,再不满,再愤恨,再无力,再声嘶力竭,再痛苦,又能怎样,这一段的刻画非常写实的表现了我们那个地方年少时所经历的家庭矛盾,长辈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一切问题的处理全靠吼,全靠情绪的镇压,心里承受能力差一点的报复社会,消极自闭,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别以为我在说笑,就是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孕育出的都是冷漠,自私,悲观,优柔寡断的孩子,想想如果你是一个不善应酬的人,被逼着点头哈腰,陪酒言笑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影片好长,有点写不动了,先写到这里,过几天再写中、下两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