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旅行者也。旅行与人类如影随形,相伴而生,无数的人走过了无数条路。
行者,远行者也。非为游乐,是有事要办。大则开疆拓土、征伐异族,小则传递私信、走亲访友。
行者,商旅者也。“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千里迢迢,互通有无,交换的不仅有财物,更有文明。他们勤俭节约、生财有道,他们以诚待人、守信不欺,他们合作共赢、各得其所。
行者,探险者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战胜了危险和困难,内心升腾起无与伦比的痛快,获得的不止是惊险刺激,还有征服的原始满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行者,考察者也。调查研究,指向明确,目的纯粹,不仅要有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徐霞客历经32年,“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一部《徐霞客游记》成就其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的称号。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历经5年环球航行,对动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观察、采集和研究,写出了《物种起源》这部伟大的著作。
行者,游学者也。毛泽东年轻时有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师在他乡,师在学校,师在社会;能者为师,贤者为师,经历为师。说得最到位的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四方求学,游走万里,此风古今无异。
行者,远游者也。远方有佳草,远方有奇山,远方有美人,远方有神仙。去远方,可揽胜,可探幽,可梦想,可吟诗。海子的远方在遥远的青稞地,三毛的远方在无垠的撒哈拉,穆天子的远方在醉心的瑶池,而屈原的远方在缥缈的天上。心有多远,远方就有多远。
行者,慢游者也。古人视慢游为“浪荡遨游”,多为批评之声,其慢为轻慢、傲慢之意。如今,我们完全可以将它理解为“慢慢游”,走走停停,兜兜转转,寻寻觅觅,喜欢就多住几日,以致几月、几年,不止抵达、观光,还要接触、交流,甚至生活其中、融入其中,实现所谓“深度游”。
行者,漫游者也。唐人有诗曰:“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漫游重在漫,散漫,浪漫,看似漫无目的,其实也内含休闲、度假、避烦、忘忧的成分。古人早有“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的洒脱。如今,现代人则期望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行者,游历者也。非为其它,行走本身就是目的。享受过程,感知不同,体悟世界,升华心灵。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拥有广泛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让每时每刻都充满意义。
行者,修行者也。信徒千里磕长头,不为观光,只为朝圣;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求财,只为心中的信仰。行者爬山涉水、栉风沐雨,在旅行的探索中,不为猎奇,只为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山水有灵,草木有情,那份偶然清亮的灵感,可点亮生命航程的灯塔。
行者,难行者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李白高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路难不是难,思归才是难。不信,你就听那诗人的苦吟:“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行者,易行者也。远方虽远,行则将至。周密准备,成竹在胸,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勇敢者的步伐。你看那号叫的海燕,迎着狂风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自由自在地飞翔。
行者,无羁者也。“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敞开胸怀,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包容不同,接纳新知。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囿于得失,不惮于险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只把苏轼的《满庭芳》吟唱:“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