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
通知小伙伴带书
书写用的笔和纸
花瓶、一束鲜花、圆形地垫(绘本馆那里的)
红花卡(杨燕自带)
打印签到表、阅读文稿
准备会旗
1、入场签到
2、为己正名(15分钟)
入场时每人在现场选择一张红花卡,自我介绍时参考模板:我是XX班的XXX,我为什么选择了这张卡片。
3、静心冥想&书写(20分钟)
冥想音乐:轻音乐
冥想引导词:详见附录一。
书写结束后,邀请2-3人,自愿分享冥想和书写过程中的感受。
4、自由组队(3分钟)
规则:分成三组,每组8-11人,每组主班5人+副班5人+行政1人,本班主副班建议分开。
5、小组活动(25分钟)
分发打印文稿或两人共用一本书(P7-10),详见附录三。
温馨提示:在分享过程中,邀请您用“我”开头,在聆听过后,可以分享您的想法和感受。
组长:引导组员完成轮流朗读,选出触动的字、词、句,用心聆听故事,记录
5.1 轮流朗读:每人读3-4行,大声并富有感情地朗读;
5.2 故事深化
5.2.1 每个人分享:朗读和倾听的过程中,触动到我的字、词、句有哪些?
5.2.2 为什么会触动到我?让我想起了什么人和事?
5.3 微小行动:透过这次分享和交流,我准备运用到自己工作生活中,一项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
6、小组总结(10分钟)
三位组长分别总结,本组有哪些让人心动的故事,都有哪些微小行动,通过这次担任组长,我有哪些感想和收获?
7、感恩冥想(5分钟)
感恩冥想词,详见附录二。
8、约定再见&合影留念(5分钟)
附录一:冥想引导词
此刻,邀请你放下手上的物品,调整你的坐姿,把脊背微微挺直,不必太用力,只要让自己坐得很舒服,现在动一动你的脚指头,然后把双脚稳稳地踩在大地之上。
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所有的关注力,回到你自己,关注你的呼吸;
请你有意识地放慢呼吸的速度,深深地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呢?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吗?
再次邀请你深深地吸一口气,吸入新鲜的空气,充满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再缓缓地吐出,放下你的紧张,放下你的着急。
现在,请把你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心脏的位置,用手掌去感受胸口的温度,以手掌去聆听心脏的跳动。
现在把你的左手轻轻地放在肚脐下方丹田的位置,这是一个拥抱自己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在心里对自己说:“”亲爱的,你今天辛苦了!”
此时此刻,你是谁呢?我是某某某,我是爸爸的女儿或儿子,我是别人的老婆或老公,我是幼儿园的老师,等等,很多很多的身份,除了这些,你还是谁呢?你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呢?你开心吗?你快乐吗?
好,跟随你的呼吸,慢慢地回到这里,当你准备好了,请慢慢地睁开眼睛,拿起你的笔和纸,开始写。
“我是XXX,我是我是爸爸的女儿或儿子,我是别人的老婆或老公,我是幼儿园的老师……”笔不要停,一直写,没有对错,这是写给自己看的。
我一直在追求的是……你开心吗?你快乐吗?
好,我们再写一分钟,你可以用这句话开始“其实,我想说的是……”
附录二:感恩冥想词
请你们轻轻地站起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邀请大家慢慢的闭上眼睛,深长的吸气,缓缓的吐气,
感谢鲜花,烛火,感谢这里的桌子,椅子
感谢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支笔,每一张纸
感谢每一位在场的小伙伴,感谢大家今晚彼此的聆听与陪伴。
轻轻的捏一捏小伙伴的手,将这一份感恩传递出去。
好,慢慢的松开你的双手,搓热它,贴在你的脸颊上,温柔的照顾一下你的脸颊。捧着自己的脸,对自己说:谢谢你,谢谢你今天把我带来,好好的陪伴我自己。
再一次深长的吸气,缓缓的吐出。跟随自己的节奏,慢慢的睁开眼睛,伸一个大大的懒腰。
附录三:
02老人的读心术
我不是谁?
“那也不全对。”
老人带着笑意的眼神虽然让若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但脱口而出的话还是令人泄气。
“你是你的身体吗?”
“应该是啊!为什么不是?”若菱拿出大学辩论队的功夫,用反证法来反问。
“你从小到大,身体是否一直在改变?”
当然,那还用说,自己小的时候,真是一个大胖妹,可是上小学时,蹿个儿了以后就一直瘦瘦的;三十岁以后,小腹和臀部的赘肉又逐渐增加。唉!人生真是无常。
况且,其实她看过报道,我们的细胞每隔一段时间(大约七年)就会全部换新。
诚然,我“有”一个身体,而我并不“是”我的身体。
“而你所谓的心,又是什么呢?”老人打断了若菱的思绪,其实她已经开始想减肥的事了。
“就是我们的头脑呀,包括知识、思想、情感这些吧!”若菱含糊地回答。
“那我们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吧,”老人换了种语气,“你看得到你的思想吗?你感觉得到你的情感、情绪吗?”他好像又在设陷阱了。
“这……这是什么意思?”若菱不解。
“你自己来检查你的回答是否正确,我来教你,”老人说,“现在,闭上你的眼睛。”
老人的话带有磁力和一分威严,若菱照做了。
“什么都不要想,让你的头脑暂停几分钟……”老人说完,就也定静不动了。
过了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老人指示:“好,可以睁开眼睛了。若菱皱着眉头睁开眼睛。
“怎么啦?”老人明知故问。
“根本不可能让头脑停下来什么都不想呀!”若菱抗议。
“是的,”老人微笑着点头,“那你都在想什么呢?
若菱红了脸,不好意思说,她在想老人是不是什么怪人,还是在搞歪门邪道,自己在被他指使着做些莫明其妙的事,也不知道反抗。
“你看到你的思想了吗?”老人理解地不再逼问她想什么了。
“是的。”若菱承认。“那你的感觉又是什么呢?
“有点儿古怪,有点儿不安。”若菱老实地回答。
“是的,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感觉。”老人点头,然后意有所指地看着若菱。
“嗯……我能觉知到我的思想,我也可以感知到我的情绪,所以它们都是我的一部分呀!”若菱说得自己都觉得很有道理。
“你的意思是说,主体和客体是一回事啰?”老人狡黠地问道。
若菱知道自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如果主体的“我”能感受到作为客体的思想、情感,那么两者不应该同为一物的。尴尬之余,若菱只好退却,答非所问地说:“其实,我只想来跟你借个电话用用。”
老人不放过她:“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从正面是很难回答的,我们目前用的都是否定法——以上皆非。”
若菱突然福至心灵地发现:“咦,你怎么没说灵魂呢?我们就是灵魂吧!”她有买彩票中了大奖的感觉!
而老人只是意味深长地一笑。
“灵魂可以说是比较贴近答案的一种说法,但是这个词在很多时候被宗教、哲学滥用了,贴了太多的色彩和标签,没有办法贴切地表达我们真正是谁。”
“孩子,”他说,“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这也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说用‘以上皆非来表达,还比较容易懂一些。”
“那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以后我会慢慢告诉你。”说着,老人伸出了食指:“你看到我的手指了吗?
“废话!”若菱心里想,不过还是顺从地点点头。
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若菱疑惑地歪着头,不知道该怎么接腔。
“就好比说,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的人,你对他再怎么样描述冰激凌的滋味都没有用,是不是?”老人耐心地解释,“如果他亲自尝了一口,那么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了……”
若菱有点儿困了,真的不知道老人为什么拉着她说这么多令人困惑的话。
她瞥了一下四周,要命了,老人像是个隐居的高士,家里居然看不到一部电话!
“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帮助你认清楚一些事实,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你自己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不是吗?”老人似乎有读心术,猜得出来若菱心里的想法。
言罢,他伸手从一个柜子里面拉出一部老式电话:“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