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看了越剧电影《梁山泊与祝英台》,那时年少,不懂什么坚贞的爱情,只觉得两个人死得很悲惨。
这则凄凉且又完美的化蝶爱情故事,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算得上是千古绝唱之一,曾经感动了几代人。
我也曾为这些凄凉的爱情流过青春的眼泪。
如今,年过半百的我,回头再看这些故事时,心中再也不是当年的泪如泉涌的同情与感动了,而是重新认识了马员外和祝英台以及梁山泊。
今天,我来浅谈下《梁山泊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人物。
祝英台的父亲是祝家庄的财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从小在锦衣玉食中长大,她是家中独女,父母爱她如掌上明珠,娇惯于她。
祝英台从小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因为她知道她的父母是她坚实的靠山。
我猜,祝员外并非私利小人,他不但是财主而且是有一定学问、明事理、善良的财主,所以她教育出来的女儿更聪明,懂礼貌、有自我独立的个性。
但祝英台听说杭州城内有书院招收学生,她肯请她的父亲让她去读书,她父亲说,只有男孩外出读书,哪有女孩出门读书。
祝英台知道改变不了女子外出读书的规矩,她想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想着“我为什么不能女扮男装到杭城读书。”她大胆地对马员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爱女心切的马员外没有过份阻止女儿的想法,同意女儿带着丫鬟一起女扮男装上杭城读书。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儿女,古人如此,今天的人也是一样疼爱子女。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年代,祝英台的父亲马员外是真爱自己的闺女,不惜违背常规,同意女儿去读书,试问,在那个年代,有几位父亲能做到。
我想,梁祝故事广泛流传的初衷,不是因为爱情,而是赞美祝英台敢于打破常规,女扮男装,因而受到世代人的赞美,是对女人勇敢精神的支持。
祝英台虽说是千金小姐,但是她一身是胆。在去书院读书的路上,途经草桥,遇到同去读书的梁山伯,他主动提出结拜兄弟,她胆大;以女儿身混迹于男子中,不怕识破身份,她胆大;以女儿身与梁山伯同居一室,视清规如儿戏,她胆大;师母看出了祝英台的女儿身,在她和梁山伯床铺间立上界牌,梁山伯谨小慎微地服从,祝英台调皮踢倒界牌。
她胆大。祝英台接到马员外来信,催她回家,梁山泊送祝英台回家,十八里路相送,一路上祝英台反复暗示梁山泊她是女儿身,甚至拉着梁山泊跪在观音菩萨面前,求观音菩萨来做媒,“观音大师媒来做,我与你梁兄来呀来拜堂。”祝英台活泼可爱,大胆追求爱情。说到关键明了的话题,那个傻瓜梁山泊还埋怨祝英台:“贤弟越说越荒唐,俩个男子怎拜堂。”此刻真想骂一声:“梁山泊,你真是黄鱼脑子不开窍,祝英台若嫁你,得被你气死,真是书呆子,以后怎么和英台齐飞翔。”
英台有主见又胆大,点化不了粱山泊,假借“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的话题,把自己比九妹,许配给梁山泊。她敢于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顾,打破礼制束缚,私许终身。
马员外也爱女儿,为了将来女儿不过穷日子,才将女儿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并不是马员外嫌贫爱富,他家庭富裕,足以够他们家过小康生活,他不需要钱,他需要的是女儿过富足的生活,不受贫穷之苦。并且还有个做官的亲家,更没有人敢欺负她女儿。
从小任性的祝英台,根本不理解她父亲的良苦用心,换成现代,作为父母,谁愿意将女儿嫁到穷人家受苦,自古到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她胆大且又善良,祝英台虽在她父亲面前哭泣,但父命不可违,她尊重她父亲,但是她要求马文才答应她祭拜梁山泊坟墓,才愿意上轿。
但是祝英台钟情,在没有嫁人妇之前,她还执意要见来访的梁山伯。她胆大;马文才迎亲,敢以抗婚相要挟,逼迫太守之子马文才答应条件。
在梁祝传说中,我认为祝英台才是主角,梁山伯不过是配角,以他的迟钝,衬托祝英台的聪明;以他的胆小,衬托祝英台的胆大;以他的墨守成规,衬托祝英台敢于冲破世俗;以他的懦弱,衬托祝英台的勇敢,也许这才是梁祝故事最初的本意。
应该说,是祝英台成全了梁山伯,让梁山伯留名于史,梁山伯借助于祝英台才留下名声,在民间传说中占得一席之地,祝英台才是千古绝唱的主角。
梁山泊是一位没有主见的人,又傻又呆,如果在社会上难以与人相处,不合群,说不定还有人欺负他。
他们俩个人,祝英台活波、聪明,而梁山泊性格内向懦弱,即使真在一起,也不定幸福!
剧中最不幸的是马文才,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梁山泊因积怨气而亡,他不懂为爱去争取祝英台,最终气急攻心、忧郁而亡。
如果对换一下角色,祝英台先死,梁山伯有没有勇气殉情,敢不敢跳进墓穴,还是未知数,祝英台真乃是女中豪杰,为爱以死追随梁山泊,而梁山泊真的值得她付出年轻的生命吗?
哎,英台呀,你太傻了,如花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了,你的父母得哭断肝肠呀。
祝英台为爱的痴情、胆大妄为的个性,真的令后人敬佩,而那个梁山泊只能让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