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周岭
第六章第二节
1.明白主动做成一件事,是需要一定周期的。一但想明白这点,就跨过了急于求成的焦虑障碍。这里需要引入一个理念——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理念出自漫画师戴维·萨拉奇诺的连环漫画《11辈子》。漫画大意是: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很多人一辈子只精通一项技能。而如果以7年为周期,则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这个理念背后的力量巨大,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使我们不再急于求成,不再焦虑(时间还长,主动降低期待,慢工出细活);
②使我们聚焦目标,创造真正成果(七年只做一件事,咬定青山不放松,成果自然显著);
③使我们持续学习,终身成长(始终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圈,探索新知,保持活力)。
再说习惯的养成,通常也不是21天就能做到。2009年伦敦大学曾做过调查研究,养成习惯(根深蒂固,成为毫无察觉的行为)平均需要66天,最长需要254天。因此,通常设置180天作为习惯养成的参照时间,更为合理。
有一部分人还会担心,现在开始会不会太晚,花费七年,万一仍是一事无成咋办?
关于开始,先例有褚时健八旬才创褚橘、任正非43岁才创华为,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而对于努力了仍可能无成,可自问:真的要在明明还很早的时候就产生战略误判,然后让自己错过理想的人生嘛?这个世界总需要有人产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给后人指导或消费,而这个价值生产者,从来没人规定必须是谁,那为什么不可以是“我”呢?
2.要想主动做成一件事,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不管我们追求什么目标,只要“让自己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持续修改和打磨自己的产出,每次做到当前最佳水平,再辅以时间的力量,我们的能力圈和价值圈必然会持续增长,而这种增长也必会将我们推向价值交换之路。
3.最后,要主动做成一件事,可归结成一个总的实践策略:制定有产出的目标、保持耐心去积累价值、在舒适区边缘打磨价值,谋取参与价值交换的机会。
价值交换有五个层次:
①只输入不输出(埋头苦学,却从不想输出);
②有输出但无价值(产出同质化严重,没有走出舒适区);
③有输出、有价值但积累不够(受到关注,但耐心不足);
④有价值、有积累但借力不够(缺乏匹配的平台,被动传播不足);
⑤产出确实很有价值,让更多人知道、使更多人受益成为责任(整个世界都想主动连接自己,自传播的最高境界)。
只要认可并愿意走价值之路,则经常审视下自己当前处于哪个层次,会让前路更加清晰。
周期、方法、策略都已清晰,最终还是要落在行动上。接下来,就交给自己和时间。愿我们一起开启认知驱动之路,从此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