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搞清楚社区、社群、社交的关系与定义。
社区就是大家在一个小区里,彼此很近,却不一定都认识熟悉,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社群则是,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小区里,却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利益、话题、情感等汇聚在一起,且会存在一个领袖,大家都愿意跟着他混,唯他马首是瞻。
社交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你我他相互认识了,然后发现我和他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点,我和你有很多共同爱好,于是我经常去找他谈生意,找你去自由行,这行为叫做社交。
关系的话,社区里大家未必有关系,可能更多的只是你我他住在一个小区域。社群则是长时间的相处,以一种很紧密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社交是社群的基础动作。
如果对社区的本质做个定义,那么可能是,围绕某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兴趣,基于人的关系沉淀后获得的集合。这个集合里,有人、有内容,还有互动。
人与人性
社区里由人构成,而做人的互动,就要考虑人性。
思考人性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需求;第二个角度是利益。
需求很容易理解,最基础的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任何人做事情,基于人性,必然是要考虑利己和利他两种方式。
如何互动
1、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是一个内容社区,还是一个活动社区,还是一个兴趣社区,不同的产品着眼用户互动时要做的事情并不相同。
内容社区在不同的阶段,用户互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初期,内容社区缺乏内容,就要通过互动,不断鼓励内容贡献者创造内容;而后期,就要通过互动,刺激内容的流动,让内容消费者更加活跃,这样才能给予内容贡献者更多的信心。
活动社区最初是要通过互动鼓励用户制造活动、参加活动,增加活动的丰富度和用户在活动里的活跃,后期要通过规则筛选活动、确保活动的质量。
兴趣社区的早期是要让用户自己互动起来,创造更多和兴趣相关的内容,后期的玩法就多了,因为围绕用户的兴趣,可以做很多周边的事情。
2、考虑互动的方式
一个社区的互动要分两层看待,一层是用户之间的互动;另一层是平台和用户的互动。
3、考虑互动的效果和效率
总结:
1、互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追随运营目标展开,在确保效率和效果的情况下才最好;
2、互动也不是单纯的与用户沟通,产品设计里可以留出很多的互动玩法,运营需要在不同阶段去引导这些玩法;
3、永远要想办法来确保互动的目的和互动的方法相匹配,最终的验收就是效果是否达成,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