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运动跳跃区,我们投放了跳绳和跳袋。其实投放跳绳时我就在想可能只有大班几个孩子来玩吧。
果然没多久几个大班的孩子过来跳绳了,其中有一个女孩可以连跳几个,其他几个孩子也拿着跳绳跟着一起跳,我也加入他们的跳绳游戏,他们兴趣更浓了。她们互相比赛也互相交流方法,说脚要并拢、不要跳的太高,还有她们中途还换了几次跳绳,观察中我发现她们在找长度适合自己身高的,比较轻的,颜色鲜艳,看起来比较新的跳绳。渐渐的又来了几个小班的孩子,他们也想跳绳,可是筐子里的绳子基本是哥哥姐姐选选剩下的,有些太长,根本甩不开,而且每根跳绳是绕好了放在筐子里的,他们打开缕直也是一件难事,他们怎么玩呢?于是我打算走过去帮助他们,可小班这个拿跳绳的孩子她找了一个小朋友,他们一人牵一头慢慢的把绳子缕直了,这个互相牵扯用力的过程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他们把跳绳当成拔河比赛,玩得非常开心。小班另外一个男孩睿睿,他邀请我和芳芳老师一起玩跳绳,他让我们一人牵一头把绳子放矮一点然后跳过去,第一次他成功跳过去后非常开心,还要求我们牵高一点,中途也吸引了1.2个小班孩子加入,玩了几次。后来我们又把跳绳变成跳大绳的游戏,我们还一起讨论两人甩绳的方法,一起数1.2.3保持节奏一致,速度还要慢一点,甩得矮一点。知道运动时间结束孩子们都乐此不疲。
今天我参与到孩子的跳绳游戏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1.老师不要先入为主,先让孩子去探索材料。以前我认为这个跳绳就应该是一人拿着一根去跳,当孩子来到这个区域后有不会跳的我会告诉他们方法。其实这也许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
2.同一种材料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感兴趣?就像跳绳,我们需要尊重不同孩子的“跳”法,不论双脚向前跳、向上跳、跨跳,不论几个人一起玩,这都是孩子探索的过程,也是他们兴趣所在,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跳跃的能力已经得到发展,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形式,从兴趣点出发,生发游戏。
3.适合的材料是保证孩子喜欢参与游戏的关键要素。比如跳绳的投放,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孩子的身高有不同长度,颜色质地适合的跳绳。同时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的收纳方法,是要便于孩子自己整理,觉得整理有趣不是负担,使用方便不会打结。比如:分长度类型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