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用计时器设定做事的时间。于是,效率变高了,人也精神了许多。终于摆脱往日的混沌,十分高兴。
家中有许多未看过的书,就摆在那儿,大多是十多年前买的。当时年纪还小,读不懂,便闲置下来,不管不问了。
好了,《毛选》是要读的。于是,开始读第一卷。
第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长篇的学术报告不同,这类文章短小精悍,读来倍有畅快淋漓之感。说起报告,去年也曾写过一篇关于油岭村的,却难以下笔,最后只能草草上交。
当然,学术报告和公文报告是不同的。
突然想起到曾到武汉参会,某位参事说到的问题——学术文章太长,提出政策建议后往往不做风险评估,以至于干部们不爱看;又想起前些天看一篇小文,大概是说提案脱离实际,不具有可行性云云。
不管怎么说,看些不同的文章,听些不同的意见,对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与外界交流,不至于让人“内卷化”。至于内容,则实事求是地取舍了。如今学习申论,开卷有益,锻炼思辨能力,也是不错的。
另一本是《音乐这扇门——中国近现代名家音乐散文集》。由于是十年前的书,难免有些“旧”感。印象中,当时是在买乐理书的时候,一同买下的。后来,乐理课取消。上初中后,也渐渐无暇去乐团。这类书,也再未翻过了。
当时不懂西洋乐(当然现在也不懂),看得我云里雾里。只觉得文章晦涩难懂,不是我能够理解的。现在翻看,也还是有这种感觉。“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可能是自己浸于学术习作、论文、专著,又不常看文学作品,因此连鉴赏能力也逐渐丧失了。
昨日读到一词,颇有感悟。
词中末句为“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离校半年,也逐渐疏于联络。今早行路时,本想给Sweety写信,却又放弃了。这半年来,发生了许多事,不知从何说起!
前天和阿宁也谈到这个问题,当对方和自己不处于同一时空时,该如何去维系和对方的联系?阿宁倒是说要主动去聊天,可我却纠结再三,不敢也不想跨出这一步。唉!
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想要对方完完全全地接收到我想传达的信息?虽说很早就知道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东西,但还是奢望着、期盼着。一旦失望,便会尽快抽离。
算了,这类问题以后再想。不论如何,我不愿强逼自己。还是看感觉!若是情到浓时情转薄,那便依它去罢!
马上是儿童节,弟弟可以放三天假。昨日他写作业到11.多,真不知道为何老师要布置这么多作业!希望他在未来的几天能够开开心心地放松。
昨晚偶得几本书,是最近要看的。它们是《批判性思维》、《思辨与立场》、《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今天又得《乔布斯传》。数年前,L君曾从台湾带来《乔布斯传》(如今还记得书名为“贾伯斯传”)和《达芬奇密码》,可我借到手后却将其存于柜子,生怕弄皱了,自然也谈不上看了。
读书如抽丝,在精不在多。好好地读,细读慢读,便能有所收获了。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