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是一个历史上的超级望族。这一家族原本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这一世族的奠基者是王吉,他由琅琊郡高虞(在今山东即墨市温泉镇西高虞村)徙家于琅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之后,王氏在此地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至东晋初年达到鼎盛时期,史上流传“王与马,共天下”,足见王氏当时在朝中的显赫权力,琅琊王氏延续至唐末五代,直到南朝以后才逐渐走向衰弱。
西晋末年出现了“永嘉之乱”,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而南渡之后,王氏仍以故乡为名,称琅琊王氏,东晋元帝时,南琅琊郡(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东晋朝司马睿正是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起来的,王氏是晋室中兴的有大功之族。当时,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地位之高,名望之显赫,权力之大是其他家族所难以相比的。后来,发生了“淝水之战”,才出现了陈郡谢氏,与王氏平肩,并称为“王谢”。
东晋朝出现了历史上很有名的权臣王导,被认为是杰出的政治家。王导善于体察人情,具有极强的协调能力,他作为北方士族的首领却能与南方士族搞好关系,是维护东晋朝稳定和强大的杰出大臣。王导一方面调节南渡后的琅琊王氏与司马氏集团的关系,同时又协调处理好南渡的北方势力与江南士族势力的矛盾,是东晋朝出现了稳定的局势,形成偏安江左的局面。
王导的政治成就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镇之以静”,稳定人心,维持政治局势的安定;二是协调南下豪族与南方当地大族的关系,并团结中下层南北人士,与皇室兼容相处,加强东晋朝的凝聚力;三是善于隐忍,与晋元帝等皇室平静相处,保证琅琊王氏稳掌大权。
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是人们所熟悉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虽然是感到豪门世族后来衰落了,但其所称的“王谢”让人联想到王氏豪族和谢氏豪门曾经的威权和显赫,琅琊王氏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豪族”是很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