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佛教禅宗有个小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作诗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而这时,另外一个有望继承弘忍大师衣钵僧人慧能听到后,也作诗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禅师从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于是选定慧能传承了他的衣钵。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但是,生而为人。
要做到视万物为空,先是不可能,后是不应该。
人,是社会的人。视一切为空,即是放下,也是抛弃。
若是追求的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
佛对我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对佛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自在观,观自在,
无人在,无我在,问此时/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如来佛,佛如来,就这身如何得来?
有将来,有未来,究这生/如何得来,已过来/如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