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要迎来新的一年。
不可避免地,你也要迎来各种聚会。
说起参加聚会,你有没有认真算过邀请你参加的聚会有几个,而你真正去的又有几个?去了觉得开心的有几个,觉得无聊的又有几个?
为什么参与不同的聚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这种感觉的产生就是因为你在聚会的参与感不同。
参与感有6个维度:1.眼参与2.耳参与3.手参与4.嘴参与5.心脑参与6.眼耳手心脑一起参与
举个例子:和朋友约定去KTV唱歌聚会。
进门看到了一群老朋友,看到了他们的穿着打扮,这就是眼参与,即视觉参与。
听到他们在谈论自己的工作家庭,这就是耳参与,即听觉参与。
然后他们站起来,你一一握过手打个寒暄,这就是手参与,即互动参与。
之后你坐一旁加入了谈话,这就是嘴参与,即分享参与。
谈话的内容你经过过滤,明白哪些对你有价值,哪些没有,这就是心脑参与即反馈参与。
最后你也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过程中的眼神互动,倾听反馈,手势等等都是眼耳手心脑一起参与,即粘性参与。
了解了基础概念,那要怎么将其运用到社群运营中,让社群成员有参与感呢?
我以建立一个读书学习社群为例。
一、眼/视觉参与:
从视觉上来吸引社群成员。让成员有意向融入社群。
刚刚加入社群的人会有一种陌生感,不是每个人都是自来熟能很快融入社群。这时,你可以从视觉上加以引导。
首先,你可以从自身做起。
头像换上标有自己特点的照片。
发布书单的时候附上书的封面。
还可以设置打卡项目--发打卡图到朋友圈+发句子相互鼓励。
通过每个成员在群里的打卡亮相,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让社群成员看到,进而产生踏实感。
有价值加上好氛围,社群成员自然不会随意脱群。
二、耳/听觉参与:
从听觉上让社群成员加深熟悉感。
每天的打招呼问好,用语音的方式就比文字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因为声音可以让人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加深对你的印象,达到“闻声识人”的效果。
或者你也可以读出书本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吸引社群成员去看。
注意:听的内容要短小精炼。
三、手/互动参与:
让社群成员动手参与社群,赋值社群。
互动的规则要简单化,不要把门槛设置得很高,否则社群成员会“望而却步”。
可以提供话题或问答让社群成员动动手指参与回答。
或者可以布置写书评这个作业。
社群成员在展示自己读书见解的同时,找到读书的同频者。
还可以设置“最佳XX”的头衔。让互动会回应,社群成员自然更愿意在群里冒泡。
也可以让用户参与到社群的建设管理中来。
设立班委制度,让社群成员自己管理。这时候成为班委的人会更加积极的相应活动,并带动其他人。
四、嘴/分享参与:
组织社群成员的一次分享。增加社群成员在社群中的满足感,让成员自己觉得自己学有所获。
可以分享书评作业,介绍书,或者朗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等等。
抓住社群成员的炫耀心理。
对于分享好的人可以送一些社群相关的小物件纪念品,让成员获得成就感,也给了发朋友圈的理由。
鼓励社群成员打卡发朋友圈,成员也会从朋友圈的点赞来获得满足感。同时也帮社群做了宣传。
五、心脑/反馈参与:
社群的发展离不开社群成员支持,因此,及时了解社群成员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因此,要让社群成员心脑参与。比如:发布内容设置点赞功能,填写问卷调查。
了解了成员的想法建议后,可以给提供建议的成员一些奖励,增加归属感。
让社群成员感受到社群的体贴,给成员一种“主人翁”姿态。
六、一起参与/粘性参与:
社群发展到够大规模的时候,就可以组织线下活动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感。
社会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圈层的:第一层圈是生存,第二层圈是交际,第三层圈是发展。
组织有趣的线下玩乐,也要让社群成员感受到此次的交际有助于自身长期的发展。
可以让社群成员参与活动策划,进行各种头脑风暴。
设置各种游戏,通过简单的游戏来增加成员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活跃社群,连接社群。
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且扩展了交友圈。
提升社群成员参与感的方式还有很多,但重要的是要把握这6个维度。
社群成员一步步的参与进来,在参与中有收获有感悟,社群自然朝着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