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世界中的游戏规则,意味着你必须要放弃一些原来的人生观。
一个人的思维与年龄、工作经验无关。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思维误区,即便已经工作几年的人,依然难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职场人。
思维误区1:老板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就好,反正他最后还要再检查一遍细节,他要是查出来了我再改,要是没有查出来说明问题也不大。
这其实是一种学生常见的侥幸心理,换个接地气的说法就是“应付差事”,觉得把活儿干完就行,就像学校的ddl,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那么较真”“反正老板对这个事儿会负责的”。但实际在工作中,既然老板把这个事儿交给了你,那么你就是负责人,不应该把细节、对错等问题寄希望于领导的检查上,而是自己做好该做的细节,每次提交的时候应该是你觉得无需再改的时候。
同时,老板愿意让你handle这件事情,说明他信任你有能力把这件事儿做好,而“应付”的态度,会让老板失去对你的信任,之后可能也不太敢给你更有价值、能让你成长更多的活儿了。如果连简单的细节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可能奢求他能把复杂的事情做好呢?
思维误区2:自己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第一反应是先去告诉leader,然后等leader提出解决方法。
能发现问题的人,确实很重要。但是这是针对学生时代,老师们都很喜欢提问的同学,说明他动脑筋了,在思考。但是工作中,如果发现问题以后第一时间是直接提出问题,那只能说明你没有思考,在等待享用他人的思考成果。
《奈非文化手册》中提到一个观点:“发现问题的人,并没有多少价值。”确实,公司需要的是热爱解决问题的人。公司雇用你,是希望你帮忙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让你来挑刺的。
发现/遇到了问题,第一反应应该是去查资料或自己思考,想一想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个问题不大,那就自己去把它解决了;如果这个问题需要leader做决策,那就自己先想出3~4个解决方案,然后带着自己的这些解决方案去给老板提出问题,让老板针对你的这些解决方案,看看哪个合适。记住,人们更喜欢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这样才说明你做了真正有价值的思考。能挑出问题毛病的人很多,但能提出改善的解决方案的人却很少。
思维误区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那么多人在群里面呢,微信群里的事情会有人去处理的,也不缺我一个人。
一般工作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微信群,根据行业有所不同。像我做marketing的,当时在微软的时候,微信群至少有300个,基本1min不看微信,就会有上百条未读(有些群我是负责人所以不能消息免提醒)。
确实,微信群里面的消息不一定每一条都和你有关,也不是所有都是需要你去处理,但是在工作中,如果依然是这样的想法,那只能说明你还缺少了职场中需要的「主人翁意识」。
各个微信群里面的消息要及时看,即便那是不关于你的。为什么?因为那是你全面了解业务的过程,可能今天这件事的负责人不是你,但是之后你做的东西可能会和这件事有关联,那时候你连曾经有这么个事情都没有印象,谈何推进?当你可以以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去掌握事物全局的时候,那说明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思维误区4:任务做完了,不用给老板汇报了吧,不然专门还给人家说我做完了显得我像个“邀功精”一样。
谦虚是一种美德,确实,但是上面这种并不是“谦虚”,而是“不专业”。任务做完了,不及时的去告知自己团队里的其他人,就会导致很多信息不同步。你自己不主动汇报,难道还要等着老板天天追着你问进度吗?老板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他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在心里画个圈圈拉黑你,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效率这么低,这么久还没做完”或者“这个孩子现在啥进度啊,什么情况也不和我沟通,做事太不专业了”。
所以,做完任何任务都要及时去和相关的成员update。工作很多都是团队作战,信息同步和沟通非常重要。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你需要刷存在感,让别人能够记住你,要在老板面前有适当的表现,这不是邀功,而是职场上的丛林法则。
思维误区5:当有一个新任务的时候,一直往后躲,害怕担责任,觉得自己目前的能力肯定做不好。
还是一样,每一个新的挑战,其实是你向别人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职场需要的不是一个“乖宝宝”,而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老板需要的也不是一个学徒,而是一个可以帮他解决问题的助手,他要的是一个自己能够handle一摊子事情的人,能担责任、扛事情的人。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能力,要有自信,如果你的能力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那又如何去接受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呢?
如果自己不想改变,别人说得再多你也不会去改变的。但是,这个世界要是你不逼自己一下,也许根本不知道你自己会有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