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写作也是一样。提笔之初,我们总有太多想说的,却不知从何说起;总是在句子与词语的取舍上,艰难抉择;总是在如何给读者留下好印象上,担心迷茫。
优秀的写作者,始终在为自己打气。他们一边坚持写文章,一边根据自己与读者的反馈进行修正,继而一点点摸索出经验。在反复实践运用经验的同时,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就日臻成熟。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称得上写作初学者的导师。它让大家省去上面一点点摸索经验的步骤,直接给出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本书适合高中生、大学生,以及职场充电中的人们。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围绕写作时的结构、风格和可读性展开。内容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案例具体且多样,重点突出。作者讲完重要原则,还精心设置了练习题,方便读者学以致用,并在书末附上了答案。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这期间,他潜心研究写作,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其著作《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和《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也非常经典。
1.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和表述顺序。
结构是文章的大框架,先把这根大柱子立好,才能让后面的写作更加顺畅。《规划力》一书中曾提到“3”是个神奇的数字,规划一件事情,先用“3”做大方向上的统筹可以有效避免突发事件。写作中也是如此,我们一般将文章框架设立成三部分——引言、主要观点和结语。这里有一个很值得玩味的建议,就是“末行上移”,意思是除故事创作以外,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把观点总结放在开头,不要让读者一直去猜!
接下来探讨上面的写作烦恼之一,“总有太多想说的,却不知从何说起”。这点涉及到写作顺序和转折词的使用(见下图)。可以以时间的流转为顺序,从前向后记录;或者先说事情的起因,继而探讨结果;或者将内容进行比较,这点的顺序和“末行上移”类似,建议先写重要的部分。
写作时,很多人容易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就导致文章混乱。就像走进一间商店,里面食品、日用品,甚至衣服等都堆在一起,让人很难再有欲望去购买。所以聪明的商家都会将商品按种类,分列在展示橱窗或者台面上。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擅于整合相似的事物,以主题的形式归纳总结,这样读者才能对观点一目了然。
2.如何恰当的论证和取舍词句。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也就是说,写作时,不能只陈述观点,还要配上相应的论证。准确、具体、专业的论证,可以让文章更有深度,也更有力量。正如我们夸一个人好,只说“他是一个好人”是远远不够的,甚者,会被认定为阿谀奉承。人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必须加上具体的事例,让大家在他的为人处世中认可他才行。
举出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分享轶事等形式加以论证,都是写作中的小技巧,用的好,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写作者要有意识地去积累这些素材,待到用的时候,便可以厚积薄发、信手拈来。
好的文章论据充足、可信度高是一方面,通俗易懂是另一方面。要想让文章通俗易懂,就必须学会取舍词句。在用词上尽量做到简洁,不要用太生僻的字词,在表述清楚的前提下,用常见字词代替难懂的字词。在使用句子上,注意长短结合。同样的内容,往往短句更有力量,所以在写作中,有意识的将长句拆分是一个很好的技巧。试想句子过长,读者还要费心去分析主谓宾才能理解,那势必会影响阅读体验。
3.如何排版让读者一眼便有读的欲望。
自古便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写作上什么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呢?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那就是排版!试想你文章内容再好,初看上去一坨,谁还有读下去的欲望呀。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最后一章“可读性”,便是探讨排版的。首先,要避免“一坨”的现象出现,就要记得空行,排版时让字的大小均匀、空隙适宜。接着,要擅于突出文章重点和关键词。我们可以用加粗、斜体或者编号,让读者在视觉上易于区分,方便把握文章的重要观点。继而,像安排文章结构部分提到的,学会拆分与归纳文章主题。
本人上一篇文章《想不想写出10w+的好文章,快来一起学技巧!》里也提到,即便是最最成功的写作大家,他们的创作中也包括“重写”!虽然回顾与修改文章的过程非常折磨人,但是只有经过不断改进,我们才能让零散的观点更有价值。
想写作、爱写作的人们,从此刻开始,将上述技巧反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一定能少走不少弯路。——凡悦颜 / 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凡悦颜——乐读好写,参悟书中智慧,拓宽生命宽度,专注个人成长。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