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小戏骨之红楼梦,小演员们演技真好,哭戏时自己也跟着悍然泪下。眼神,表情,台词,内心戏各种到位,宝玉,黛玉,宝钗,刘姥姥,老祖宗演技出神入化,王夫人演出了宝玉好母亲的感觉。。。其实真的是一群十多岁小孩子最美好的时代,学习这些十多岁孩子做的赏菊的诗吧,曹雪芹按照每个人的性格写的每一首诗,见诗如见人,贾政万没想到他口中的孽障写的一部书,流传至今,尊为红学。。。我很不忍的感谢曹雪芹的家道中落和他的苦难,不然不会有这样的巨作,让后人去研究学习。他的时代兴时百花齐放,璀璨盛世人人旺。衰时不过烟花易冷,一切皆是过眼云烟。。。红楼梦,一场回不去的梦。。。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
【忆菊】
蘅芜君 (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 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 ’,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访菊】
怡红公子(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 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 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 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 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 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对菊】
枕霞旧友(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诗词鉴赏】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 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咏菊】
潇湘妃子(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 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 “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 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簪菊】
蕉下客 (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词鉴赏】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 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 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