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和古人比,输的不是技法,而是情怀和文化素养

图片来自网络

不才,多年前有幸与书法结缘,断断续续时至今日大概也有十六七年之久。说来惭愧,我之书法十之八九都躺在了书桌旁的废纸篓中,偶有朋友抬爱,也送过几幅不堪入目的作品,或者春节之时工工整整的写几幅楷书春联,省掉一笔额外的开支,仅此而已。总之,笔墨之事于我而言多为爱好,一来打发时间,二来用以自我欣赏,想以此谋生,难。

前些日子经朋友推荐开始玩墨池APP,发了一些自己的作品,偶有书友不吝点赞,心中窃喜。时间久了,也能在墨池看到一些很不错的作品,正、行、草均有。墨池官方也会邀请一些名家在线上和大家交流(大家名字就不提了),字当然是好,但总觉得不符合我的审美情趣。后来一个颇为嚣张的结论占据了我的大脑:现代书法从一开始就输了。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来先谈谈我的学书经验吧。最早我临习柳公权,之后临颜真卿,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临习欧阳询的字。当然出于好奇也临过一些传奇碑帖,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钟绍京的《灵飞经》;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李公墓志》;杨凝式的《韭花帖》;米芾的《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赵孟頫的《秋深帖》、《前赤壁赋》、《洛神赋》;鲜于枢的《草书苏轼海棠诗卷》;近代临过启功先生和张志和老师的字;田英章先生的字也临过一段时间,不过觉得印刷味太重,于是放弃。

所临之帖虽多,但无一达到精进的水准,不过临帖看帖多了,对古人的书法作品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小时候学字,只知道埋着头照着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写,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一点:尽可能的像,至于碑文之意思责完全不知,甚至有些字都不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买来书法字典,对照着自己喜欢的碑帖,将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闲来无事就拿出来翻翻,时间久了,竟能将有些碑帖的内容背诵出十之八九。突然发现,那些传世的碑帖只看内容的话,每一篇都是优美的散文,读起来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比如《兰亭序》,相传此序是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而成。王羲之在文中这样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已足矣畅叙幽情......",句子和音律都美,几十个字把当时的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羲之又写"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矣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仅此几句便涵盖了王羲之对宇宙、万物、自我的超脱认知。同样,这几句也成了后人反复临写,创作的范本。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太高了,以至于后人淡化了他的文学修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面来看欧阳询的传世碑帖《九成宫醴泉铭》(下文简称九成宫)。《九成宫》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记述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故事。魏徵在文章开头写"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宫,此则随之仁寿宫也",交代了文章源起。之后用大篇幅对九成宫的外貌,气势做了描写: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锁,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等等,此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对景物的描写堪称极致,魏徵引用了大量典故,让文章的可读性增强不少,同时作者提出了"居高思危,持满戒盈"的谏言。当代书家田英章就曾以此文中的"葳蕤繁祉,延彼遐龄"创作了一幅楷书作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来看杨凝式的《韭花帖》,原文如下: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此帖叙述了杨凝式午睡醒来,恰逢友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谢意。全文三十六个字,文章中洋溢着作者轻松愉悦而又高昂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抛开书法层面的审美需求,仅读此文也是一种享受。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此帖被后人评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名第五。

书法艺术传统的审美标准总结起来大概是:思想、生活、技法的高度融合,而思想的直观表象就是书法作品内容本身。在我看来凡历史上留名的书法家都有着双重身份,集文化学者与书法工匠于一身,前者思想层面的隐喻大一点,后者则是书法技能的体现,只会技法,只能说会写,匠人也,谈不上家。郭绍虞先生认为好的书法作品应当具备六种特质: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于碑帖;五、才学,书法以外之关系;六、气象,浑朴安详,深以为然。其中郭先生所说之才学我理解起来指的就是书家的修养,这其中包含了文化修养和精神修养。

反观现在的一些书家,除了在技法上较古人有所长外,才学皆不如古人,提笔无不引经据典,不是"淡泊明志"就是"大江东去 ",全是些被前人写了无数遍的素材,除了落款和印章,其余皆无新意和才情。书法说到底是一门传统艺术,于是今人又掀起了一股仿古热潮,用焦黄的国纸创作,有些国纸上甚至连古帖中历朝历代的收藏者的印章都有,初看这样的作品却有古人书帖的味道,不过逐字端详起来,意思差了太多,在内容上就输了。总而言之,今人学书流于形式者多,和古人相比我们差在了才情和修养上。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看来书法不是一门技能,更不是彰显才华的工具,说到底书法的实用价值要大于其审美效应,纯粹用以装饰的书法作品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所以千古流传,引得无数书家膜拜,我想正是这幅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打动了后人,而非其在《文稿》中展露出的高超技法。

所以凡今人学书者,除了在反复的临习和创作中提高自己的书写技法外,更应该注重自我情怀的培养:学书而不专(意为固执,拘泥)于书,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各个领域最好都能知道一些,只有这样在创作的时候才不致于捉襟见肘,没有素材可写。

白焦先生在其《云间谈艺录》中有一句话,深以为然。白先生说:前贤谓古人意在笔先,故能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手忙脚乱。那么意从何来,所谓意者皆来源于作者的文化修养,皆来源于生活,切记意并不在笔法和技能之中。

看更多精彩美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七月田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671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4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52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23评论 1 27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4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8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5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2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65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8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3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41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2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