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被拥立为帝。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他的出谋划策、临机决断,最终使赵匡胤顺利登上帝位,这个人就是宋朝开国元勋李处耘。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
历史有时候会有一些有趣的巧合,就在李处耘帮助赵匡胤登基的同一年,他的第二个女儿李苏卿出生了。
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于大宋朝开国元年的女孩最后会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媳妇,也是宋朝第二个皇帝赵光义的皇后。
李苏卿出身于武将世家,父亲李处耘为大宋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过汗马功劳,深得宋太祖赵匡胤信任。
在平定荆湘战役的时候,李处耘和慕容延钊不和,二人部下摩擦不断,让赵匡胤非常头疼。本来应该各打五十大板的事情,赵匡胤却把感情天平倾向了慕容延钊。
慕容延钊和赵匡胤关系非常不一般,赵匡胤私下恭敬的称呼其为兄长。即便登基以后,每次派遣使者问候,也是以兄长相称。赵匡胤综合考虑私人感情和荆湘战况,最后将李处耘贬官到山东。
李处耘被贬以后有点先不开,忧思过度,最后郁郁而终,死的时候才四十七岁。
赵匡胤听闻李处耘死讯,非常内疚,下旨停朝致哀,追赠他为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李处耘过世后,赵匡胤常常悼念他,每每想起李处耘的功劳和郁郁而终的下场,心里总有些过意不去。
也许是出于一种对已故功臣的补偿心理,公元976年,赵匡胤做主将李处耘的二女儿许给二弟赵光义为妃,没想到聘礼刚送过去,赵匡胤就突然死了。
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登基称帝,史称宋太宗,两年后,李苏卿入宫。
宋太宗算是个勤勉的皇帝,后宫嫔妃不多,李氏入宫前,宫中尚未册立皇后。李氏恭谨端庄,仁慈宽厚,与宫中嫔妃相处融洽。
李氏入宫后曾生育一个儿子,但不幸早夭。此后没有再生育,她对太宗的其他子女视如己出,十分关爱。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聪明机警、相貌出众,只因替叔叔赵廷美求情而被父亲疏远,以致神志失常,患上了癫狂之症。李氏对元佐很同情,总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更多的照顾。
李氏的美德得到后宫上下一致称赞,公元984年,李氏被册封为皇后。
李氏能在后宫诸多嫔妃中脱颖而出,封为皇后,除了其美德,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有个战功赫赫的兄长。
李氏的长兄李继隆是北宋初年名将,此人骁勇善战,胆识过人,曾先后参加过征讨后蜀、满城之战,而让其名声大振的则是对辽战役。他曾在徐河之战中率部大破辽营,砍断了辽国军界第一人耶律休哥的一条手臂,此后十年,辽军都不敢再次大举进攻。
李氏还有两个弟弟,也都随哥哥在军中任职,兄弟三人南征北战,为保宋朝边境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李氏外戚虽如此显赫,但李皇后却一直谦恭内敛,从未有骄纵之举。为表嘉奖,李氏的嫡母吴氏受封为卫国太夫人,后改封楚国太夫人,生母陈氏受封为韩国太夫人。
宋真宗赵恒继位后,尊李氏为皇太后,居住在西宫嘉庆殿。赵恒对李氏非常孝顺,后来又专门为她修建了更为豪华的万安宫。
赵恒对李太后简直比亲生儿子还亲,李氏生病期间,赵恒亲自侍奉汤药,上朝的时候也露出忧伤的神情。李氏病重,赵恒连说话都带着哭腔,屡次下诏悬赏民间名医。
公元1004年,李氏病死于万安宫,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明德,葬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