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批判性思考者,首先应该练习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从本部分开始我们正式学习如何掌握批判性思维。
今天继续阅读《学会提问》,主题是“论题和结论”,也是本书的第三章。前面两章主要是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阻碍因素,从第三章开始我们来学习如何习得批判性思维。起始点就是先能找出别人的论题和结论。
八、关于本书的第八个问题,也是书中提出的第一个【关键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一)论题
1.论题的定义
论题(issue):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出发点。
2.论题的种类
(1)描述性论题(descriptive issues)
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无一例外地都要描述世间万物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我们对世间万物存在方式及其秩序的好奇。
比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数学能力?”——“一般来说,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学起数学来要更省力”
“导致家庭暴力的最常见诱因是什么”——“长期酗酒是引发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
“服用维生素是不是提升免疫力的有效方法”——“服用维生素对提升免疫力具有一定的成效”
(2)规定性论题(prescriptive issues)
这些论题都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提出的都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都显示出世间万物应该呈现的样子。
比如“公立学校里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公立学校应该教授智能设计。”
“对骗取医疗补助的行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该财务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来应对骗取医疗补助的行为。”
“应不应该立法禁止公共场合抽烟的行为?”——“”应该立法禁止公众场合抽烟的行为。“
3.如何找到论题?
线索一:最简单的情况,作者或演说者直接告诉你;
线索二: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文章的标题中寻找;
线索三:寻找论题的提示词,例如“我想问的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应不应该”
线索四:从交际的暗示中推断,比如作者或演说者会回应热点事件,那我们来思考他们是”在对什么事进行回应“
线索五:了解作者的背景,比如他所属的组织机构。
线索六:如果论题不明显,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准结论。
(二)结论
1.结论的定义
论点/结论(conclusion):作者或演说者试试图推销、传递给你,希望你能接受的信息。寻找结论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相信的一个陈述或一些列陈述。
”作者或者演讲者想要证明什么?“或者”交流着的主旨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结论。
2.结论是怎么产生的?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都源于论证,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支撑和论证。有说服力的交流或论证的基本结构是: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乙。”甲“指结论;”乙“指结论的支撑材料。这个结构就是论证的过程。
如果某人诉说了某个观点或断言,却没有提供相应陈述来支撑他的观点,那这个观点就不能称之为结论。与结论相对应,没有证据支撑的纯断言称之为纯观点(mere opinion)。
同时也要区分,用作支撑材料的观点也不是结论,它的作用是拿来证明结论的。
3.如何找到结论?
线索一:找到论题。结论总是对论题的一个回应。
线索二:寻找提示词(indicator word),比如
“因此(consequently)、表明(suggests that)、由此可知(therefore)、由此得出(thus)、因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显示出(shows that)、证明(proves that)、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问题的实质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不过很多时候大家不怎么用这些提示词,但如果你作为陈述者,你希望备人明白你的论点,使用这些提示词是不错的方式。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以下。比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些人喜欢开门见山,有些人喜欢在结尾概括出结论。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排除法。
”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线索五:检查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作者、演说者或者网站通常会在某些论题上持一种可以预测的立场。
未完待续,今日继续阅读,明日打卡记录
20211102 十井与言火 (市井烟火谐音)记录身边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