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简称Z吧)Z原来有一个很相爱的男朋友,交往了有5年之久。因为Z母亲强烈地反对,原因是她不想Z远嫁他乡,虽然男方当时承诺了很多,但是Z的妈妈始终不为所动,最后,Z只得放弃了。
我前些时间知道了她的近况,她刚刚离婚。她早些时候跟我谈起过,想要孩子的抚养权。我当时吧啦吧啦说了一通,是支持她的。但是法院判决时,她却放弃抚养权。原因又是她妈妈反对她抚养孩子,怕她带着孩子还是男孩子,很难再婚。她虽然很不舍,但是还是放弃了,她的孩子只能由孩子奶奶在农村抚养了。我有些心疼。既心疼孩子,也心疼她。
最近,Z又告诉我,她妈妈因为她离婚,感觉她自己在亲戚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对Z抱怨不停。这次,我是真的怒了。我当时说了很多很愤恨的话,对她的懦弱,对她妈妈的霸道,对她爸爸的逃避,毫不留情的批评了一顿。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说实话,我感觉自己都要气得爆炸了。
我突然想,自己为什么会气愤到如此激烈,当着Z的面,把人家的爸妈痛批一顿,真的只是因为她是我朋友吗?我是关心Z的,但是比她父母更关心她?
由于,前段时间,看来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我想,我只是把很多的自己情绪投射到了她的事件中去,宣泄了以前被自己忽略和压制的感受。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看自己的成长路程,其实自己跟Z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自己做什么事情,只要父母觉得不高兴,我基本就会主动放弃了,从内心就会觉得这事是不应该做的。总是把父母的期望摆在第一位。父母是肯定关心自己的,但是父母的关心有时也会成为枷锁,因为,这种关心带有胁迫的性质,如果否定了这种关心,你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不符合父母的期望值,时间久了,就会迷失自己。如何与父母建立边界,成为了我们必修的课题。
迷失,主要是失去了边界感
比如Z,在我看来,她母亲跟她的关系就是控制与顺从的关系。她的母亲通过种种行为,让Z最终都达到她的要求。Z没有搞明白男友是自己的男友,婚姻是自己的婚姻,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既然都是自己的,那就应该自己说了算,自己去承担相应的结果。她虽然跟我诉说,想听我的意见,但是本质上,她还是希望有人代替她去拿主意,有人替她去负责。Z是没有边界感的人。而我愤怒,主要是我通过Z看到了原来的自己,我为原来的自己感到愤怒,原来我总是拿“别人眼中的自己”来要求自己,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好评,特别希望使别人满意,尤其是最亲密的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满足别人的期望,往往意味着忽略了自己的利益,最后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来一次大爆发,弄的自己周围的人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
我们都想为自己周围的人做一些事情,关键是我们心甘情愿还是迫不得已?如果我们心甘情愿,同时感受到了付出的意义和快乐,那没有问题。但如果是迫不得已的做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成全别人,牺牲自己,那背后的原因,自己可曾细细想过。
边界的建立,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日常工作中,对别人说的话,当自己认为没有道理时,我们可以做到一笑而过。但是,在家庭中和父母沟通时,却很难做到一笑而过。彼此总想说服对方,让对方支持自己。可惜,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有一种冷,是父母觉得你冷。和父母保持界限,真的比较难。一方面,绝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就是孩子,言外之意就是你没有能力,一定要我照顾才可以。另一方面,子女已经成人了,希望能够自己做选择,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事实是,父母比较善于泼凉水。听从父母的,往往自己内心不甘;听从自己的,往往即怕父母生气,又怕被父母说中,将来后悔,骑虎难下。所以,边界的建立,还是需要完善自己认知。自己对自己有个完整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边界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就算当时父母不乐意,但是他们还是自己的父母不是嘛?只要我们自己坚定,同时,也认识到没有父母是完美的,正如我们自己也不会是完美的,包容父母,包容自己,父母最后总会理解子女的选择。退一万步,就算始终不理解,我们也已经选择走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心中至少不会有不甘。
尾 声
想到这,我心中释然了很多,本来生活就不是数学题,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最后再说到Z,在我看来她被她妈妈控制着,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摆脱她妈妈,独立生活的意愿,她或许是内心的力量不足,不想负责,或许是妈妈在她心中的地位高于一切,内心是心甘情愿的服从母上大人的,喜欢被妈妈深度参与自己的生活。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我觉得有些遗憾,但是我还是祝福她,毕竟她的生活属于她自己。这也是我与朋友间的边界感吧。(微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