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黄源深译本的《老人与海》,看完觉得有东西压在胸口,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悲壮,得不到释放。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老人叫圣地哥亚,一个人生活在这个海边的小城,是一个孤单的老人,靠打渔为生,唯一接触的人是他曾经的徒弟小男孩。
故事开头交待了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在第八十四天的第二天老人与小孩告别以后,依旧独自去捕鱼。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一条鱼上钩,老人依丰富的经验判断一定是条大鱼,但是力气明显比老人的大。
面对这条大鱼,老人无法独自把它钓上船,也钓不上来的,因为之后从海面上显露出来的鱼身比老人的船都大。
没有办法,老人只能任由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一天一夜又一天,他和大鱼在漫漫大海中为伴,互相陪伴与博弈。最终,筋疲力尽的大鱼死在了老人的手下。
然而老人在心里已将这条陪伴他度过黑夜暴雨度过饥饿孤独的的大鱼当作英雄,它有着美丽的外表,庞大的身躯,亦至死不屈,直到竭尽全力。
当老人把鱼拴在船边返回陆地的途中,频遇鲨鱼来抢夺他的战利品,老人拼劲全力也未能阻止不断的抢吃,最终他的英雄被全部吃掉了,到岸时已只剩空骨架。
老人在深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棚屋,如往常一样疲惫的躺下。
老人在生死边缘经历的艰辛没有人知道也不需要人知道。
文章的最后,来海边度假的男女看见岸边停着的大鱼背脊骨只是赞美着它的漂亮。
而老人在路另一头的破旧棚屋里面,正在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海上精疲力竭的搏斗也只得到一副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而人们也不会相信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够战胜奔腾不息的大海。
但老人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保持自己为人的尊严,仍旧顽强执着的抗争着,最后老人沉着勇敢地面对困境,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仍是个英雄。
而人生亦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
愿我们都有足够的勇气抗争生活的不幸,也都能勇敢的面对失败。
最后,摘抄了文章的几句话来共勉:
每一天都是个崭新的日子,走运固然不错,不过我宁可保持精确,那样,机会来了,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他举目四顾,寻找那只小鸟,因为他想要有个伴儿,小鸟已经飞走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他注意到,有人可以交谈,而不是自言自语和对着大海说话,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