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第四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看到书名的时候,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提前一周我就开始读这本书, 但是跟预期有很大出入,并没有当初学习《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入迷一样的感觉。
很快就迎来了B小组共修,在潇潇老师带领的小组共修中,我找到了读这本书时没有找到那种喜欢的感觉。潇潇老师用自己提炼的精华分享了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深入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以及怎么学会爱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习惯于向外抓取,以为爱自己是抓取更多,得到更多,想要的都来,不要的都走开,以为这样就开心了。但是向外抓取的欲望是生生不断的,一个愿望实现就会有新的愿望再升起,如果一直向外抓取,就会疲于奔命。
在学习以前,在感情方面我一直在想的是自己“应该”要怎么做,但从来没想过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我了解自己吗?为什么我那么在意别人有没有全心全意的爱我?因为我没有全心全意爱着自己,想通过别人的爱来补上,别人给不给得出,我不管,我只管去要,要不到就要怪,就要怨。一边怪别人给的不够,一边他给出来的又不好好珍惜,因为习惯于得到了觉得是应该的,就丢在一边不管了。如果我好好放大激活得到的爱,爱才会被放大,流动起来。
爱自己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生活中习惯性的去追求完美,但自己不承认呀。如果不是追求完美,为什么孩子当初打游戏就看不过眼?为什么老公打了孩子你就耿耿于怀?那孩子还有早起上学的时候呀,老公也有不打孩子的时候呀。为什么今天计划要读的书没有完成会有自扁自责?工作中不敢挑战新的任务?这都是在追求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现在就是这样子的,只有接纳了现在这样的自己,才有力量站稳在当下。
爱自己要敢于做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比较容易做到,要做真实的自己需要的力量就更强了,我已经看不清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了,在爸妈面前,我是听话懂事的女儿,在同事面前,我是工作努力但不太突出的伙伴,在老公面前,我是一边要强一边脆弱各种拧巴的女人……..现在我向往那条找回“真实的自己”路。
撒红老师的《情绪》课里第五期讲到,当你僵化在某个状态里,你背后的恐惧很深,你深信你是不得不这样的,你只能陷入这样的委屈里,你的委屈就会衍生出抱怨。所有的受害者都有一个模式:我不得不这样做。是什么信念让我不敢活出自己?确实对过去的委屈,我有很多“应该”的信念,所以我相信我不得不那样做。当初的我没有力量去选自己想要的,只能被迫接受自己不要的。但是现在我可以试着去选自己要的,抱抱并原谅当初那个无能的自己。
昨天又参加了AB组一起的共修,通过空间老师亲身经历和书本解读的分享,让我看到了男性视角对婚姻关系的解读,婚姻一直都是两方都在努力,而我们总是习惯只看见自己的努力,看不见对方的努力。男性努力的方式只是与我们不同而已,但通过几位爸爸的分享让我更加坚信,爸爸的努力也是全力以赴的,他们的努力也是需要被看见,如果能够被赋能,他们会更有干劲。
天道酬勤老师后来分享的爱(婚姻)的三大误区:1.我爱你,你就必需爱我。2.我要控制你的行为和思想。(你必须听我的)3.你必须负责我的人生快乐。这三大误区在我接触心理学以前简直就是我的自带信念,后来通过学习有所缓解,但是昨天共修里听了再写出后,发现这些信念还有一点微弱的力量在影响着我,老师的提醒再次帮我敲了醒钟。
这个暑假,因为郁金香和吸引力法则的双重加持,我感觉过了整个轻松愉快的暑假。以前暑假对孩子要怎么安排?怎么才能少打游戏?怎么劝他早睡按时吃饭会听?除了学习,生活也是一大压力。因为坚持了“三不”原则,这个暑期跟儿子的冲突基本没有出现过。儿子睡懒觉,我觉得很正常,有个周末他早起了看看我已经吃好早餐,还开玩笑说:我现在是不配吃早餐了吗?我开开心心地说,十分钟上桌,给他煮几个手工混沌,切盘水果,吃完还夸我一顿。儿子暑假报了驾考,科目一考前他总来给我汇报说刷了五十分,刷了七十分,我就告诉他我是刷到95分去考的,也没说他要继续刷题呀之类的话。结果他考试90分就出来,还发个朋友圈,回来告诉我是当天早上五点就醒来刷错题,科目二考挂了,气愤好一阵,发消息给我,我觉得生气很正常,就平常心的陪他聊,结果他跟一起考试的同学出去吃个饭回来晚上没事发生一样,反正整个暑假,懒觉照睡,锻炼照做,游戏照打,偶尔熬夜,也没管他,他自己也在调整。
在小组辅导员的陪伴下,我感觉自己坚持住了郁金香的指导方向“向内求”,当自己升起不好的情绪,首先想到的是在组里讲出来,得到大家的指点之后,我看清自己的情绪,更是因为老师们的指点,我接纳了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向往常一样,放纵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发泄。真的非常感恩郁金香平台,有大家无偿的大爱的陪伴,特别是周四小组的共修,给我的是不一样的安全感,有些跟家人朋友同事不愿意说的话,在这里愿意说出来,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