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于我而言,是心想事成的一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休学将近两年的老大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老二升一年级,我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为五年甚至是退休以后的生活提前布局……在这一年里,我体味到了什么叫“我的人生我说了算”。
这一切的拥有,缘于2019年孩子休学给我的一记重创。之前一直顺风顺水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最不值得他去做的事情。
痛苦过、挣扎过、绝望过……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很庆幸在我人生跌入最低谷时遇到了心理学。我第一次回看日渐浮躁的自己,由此开始走向重生之路。
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我越发意识到人活一世不容易,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了自己。于是,我拾起了20多年前的兴趣和爱好,余生我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一年,我报名参加了弘丹写作年度会员。走进弘丹老师帮我打开的那扇大门,我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切都是新奇的。我像块海绵一样,贪婪地吸取着这里的养份。
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都在这一年里经历:第一次开通豆瓣、小红书;第一次制作思维导图;第一次参与方太幸福家的直播;第一次上稿新媒体平台;第一次领到稿费;第一次收到出版社的合作;第一次写书评;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副业变现……
1.目标设定与复盘习惯的养成
在这所有的第一次中,对我影响最深的第一次,是建立了每日目标设定与复盘的生活习惯。
每天早起为自己设定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把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这三件事情上,靶向发力,精准努力。人生须有日日不断之功,方能持续精进,正是这个习惯的养成,助力自己实现了想要达成的目标,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复盘,也让我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为我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2.开启了大量阅读的习惯
《人民日报》曾经就“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人活一世,无非“名利”二字。厌倦了追名逐利的生活,越来越觉得人生的富足更在于内心的充实。外界的种种都无足轻重,内心的丰富与安宁才是一生的归宿。
这一年,我开启了大量阅读。2月份在弘丹写作平台的帮助下,我从出版社约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免费纸质书。一年来共收到出版社寄来的书196本,价值1.4万余元。其中59本童书、绘本,137本我读的书。
一年下来,我的阅读量飞速上升,从以往偶尔年读3本到现在年读130多本,读书也助力我成长为一名小红书读书博主。
在别人刷抖音、追剧、玩游戏的时间,我沉浸在自己的书里。这些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眼界、开阔了我的心胸,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的思考和写作能力,这才是支撑一个人走得久远的底层能力。
3.上稿25篇,成为多平台签约作者
这一年我利用早起的时间,书写将近80多万字。作家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虽然付出10000个小时,并不见得就能成为大师;但是成为大师一定需要持续不断地付出。
弘丹写作年度会员1月份的课程主题是目标设定与达成训练营。课程结束后,我收获的不止是震撼,同时还有凶猛的行动力。是的,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不参与,只要参与了,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我鼓足勇气写下了第一篇新媒体文章,虽然写完后我连新媒体文章习惯用什么字体、排版有什么要求……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不知道,但我依然将稿件投到了弘丹写作的邮箱里。
第一次上稿,经历了5次改稿。虽然磨稿的过程漫长且痛苦,但我终于闯过了这一关。今年累计上稿25篇,成为“弘丹在写作”、“儿科医生鲍秀兰”等多平台的签约作者。
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大量的阅读,为我的写作注入养料;持续的书写,又提升了我的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从年初加入弘丹写作年度会员群开始,我积极参与社群的各项活动。先后报名参加了社群运营,担当了五次大型活动的主持,我对社群运营的流程娴熟于心;
在百日日更写作活动中,我作为第二小组的组长,带领20多位小伙伴坚持日更。在这期间不断有人退出,毕竟坚持100天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像登山一样,最终我们小组以登顶人数最多完胜;
从1月9日开始,我在会员群和班级群里分享早安问候,坚持350多天;
6月9日,受邀请,成为育儿平台的审稿老师,累计审稿27篇。因为审稿,对写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同时也成就了他人的上稿梦,突破了我对科普文的恐惧。
全年领读10多次,除了写作社群,还在知识星球、方太幸福家等社群做领读。通过领读,倒逼自己读书。
5.因为读书、写作,与作者本人有了更深一步的交流
《我的体验派人生》是95后北漂作家闫晓雨写的,这是一本聚焦于“青年人生活现状”的纪实类作品。作者通过与100位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都市青年线下吃饭采访,近距离揭秘了那些真实的、鲜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青春成长故事。我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发到小红书上,闫晓雨刷到我的小红书笔记,主动@我并留言感谢。
《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是一线老师赵晓庆,结合自己从教20多年的工作经历,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写的一本书。我家二宝今年刚好上一年级,很庆幸能够不早不晚、刚刚好地读到这本书。读书时,因为家有小学娃,特别有感触,赵晓庆老师也是在小红书上刷到我的笔记,主动加我好友。
今年三四月份读了阳志平老师写的《聪明的阅读者》这本书。在书中老师重点分享了什么是读?怎样读以及读什么的问题。表面上看,现在社会上文盲越来越少,阅读材料随处可见,电子书普及。但很多人都是感性阅读,知性阅读能力并没有同步提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难以专注地读完一本书,更不用说一本有难度的书了。但偏偏是这些难书,决定了人与人知识结构层次的悬殊。阳志平老师看了我的读书笔记后,又赠送了我两本他亲笔签名的书。
《哦,原来他们是这样的》是一本系统讲解课本中作者的故事的书,写书的人是陈渡凤,他不仅随书附赠了亲笔签名,还赠送了收藏的部分知名作家的手迹影印件,同时还将我的读书笔记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6.成长为一名日渐成熟的读书博主
1月20日,在懵懵懂懂中我开通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并初步为自己设定了读书博主的赛道。
1月26日我发布了第一篇笔记。今年累计发布笔记331篇。9月20日突破千粉,通过小红书累计变现4位数。
7.“优秀”是我的标签
在参加过的所有训练营中,我都是优秀学员。半年时以优秀学员的身份在会员大群里分享自己的收获;12月份,又在AI创富闭门会上分享收获与感想。
在每个月的主题学习中,我都被评为优秀学员;
2月份,我参加方太幸福家“爱的五种语言实修营”,提交的书评被选为优秀书评;
4月份参加《读书变现》书评大赛,获得亚军;
在10天极限挑战写作挑战营中,9次获得早鸟奖,2次妙笔生花奖,1次写作高手奖;
在社群运营中,被评为优秀运营官,获得最佳主持奖。
8.学会使用AI
要说今年比较火的就是AI。如果在以往,对这些潮流的东西,我基本不会感冒,总认为那是年轻人玩的东西。就像多年前的小红书一样,正是这样的想法阻碍了我去主动学习这些技能。
将来AI不会取代人,只会淘汰那些不会使用AI的人。在没有专业学习过AI之前,我也认为AI写出来的东西可圈可点之处太少。学过之后,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原来并不是AI低能,而是我们还没有掌握怎能样让它发挥出高能价值的方法。
AI做PPT、AI写作、AI绘画、AI协助翻译……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虽然在强大的AI面前,我还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我相信很快我就能驾驭它为我所用。
细数,这一年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最值得庆幸的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不再与自己的短板较真,开始在自己擅长并热爱的领域里深耕,期待不久的未来,我能将这些长板发挥到极致,真正拥有一骑绝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