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
有人说生命始于三十岁,有人说生命始于五十岁。其实都不对,生命始于你不再取悦围观者的那一天。
----【书朋捡话】
--------------------------------------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191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我弥留之际》
作者:[美国] 威廉·福克纳
(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因“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此版本《我弥留之际》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指定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苏童作序深度解读。
《我弥留之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成名之作,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尽管这个家庭有种种愚蠢、自私、野蛮的表现,但还是为了尊重亲人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承诺。小说展现了福克纳高超的创作技巧,为他带来国际性声誉,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接下来看书评:
①
读这本的体验就像用手去抠一块破破烂烂的铁皮,我感到身上落满了红锈。
②
苏童介绍说:我们需要读有点难度的书。这本书我读得很辛苦,即便在已经知道故事梗概的情况下。书中每一篇都是以某个人的第一视觉来展开叙述,因为一篇的篇幅较短,因此常常转换视觉,这样读下来很累。以前有位读哲学的女网民说不读文学,因为文学太简单。我建议让她来读读福克纳,读读《喧哗与骚动》。不过这两者又岂是可以这样比较?
③
就看过的几本福克纳的作品来说,这本应该是阅读体验最好的了,多视角的叙述并没有让故事显得混乱,相反这让小说的维度变得更宽,容纳了更多的模糊混沌的语言,主线故事的啼笑皆非也可以适时上演,很多场景像是小品文一样,看后忍俊不禁,但笑过后又有种别样情绪,很像悲喜剧。
④
人生而孤独,因此渴望通过与他人建立关系来消解孤独。然而这终究是一场徒劳,关系带来更多的是苦难和忍耐,无法治愈孤独。苦难是被硬生生地创造出来的。这一家人,愚昧暴躁、残忍吝啬,自私狭隘,互不理解彼此怨恨,无时不是生活在悲哀之中。多视角的描述,前半段读得很痛苦,读完之后不得不赞叹:不愧是诺贝尔奖,诚不欺我。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号】978-7-5536-7472-8
【中图法分类号】I712.45
【主题词】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