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相信并加以任用。在这个仿真花比鲜花更热烈,打字不用负责任,屏幕前后两副心肠的年代,雾霾包裹住男女老少的面庞,“信任”仿佛路口的红灯,若有若无。
经济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的今时今日,“不信任”已经成为社会的“癌症”,且日益严重,这样的新闻和经历常常上演,频繁到避无可避。社会的“癌症”越来越严重,社会中的我们也活得越来越疲惫,人情冷漠、如履薄冰,负面情绪像春风滋润的野草一样疯涨,心甘情愿越来越少,抱怨和不甘浪潮般席卷。不信任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传染病,不断地蔓延进更年轻的生命里。
我们恐慌、害怕、惊惧,在人生的轨道上不断的选择、排雷、祈祷,沮丧且不安,惊弓之鸟一般。医患矛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常常,有人无论大病小病都想挂最好的医生的诊号,挂到普通门诊就严重怀疑医生的能力,医生也有抱怨,觉得这种行为浪费医疗资源,影响到更需要的患者;患者或其家属拿到检查单或药物单的时候会质疑是否过度医疗,医生也困扰自己勤学苦练那么多年的知识并不是为了花大把时间解决质疑的;家属会在亲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不再醒来的时候质疑医生是否尽力,医生也懊恼如果能手术意外能够预测一切就都不会发生。身而为人,非金刚不坏之身,多少都需要和医生打交道,不论阶级、肤色、性别、文化水平、宗教信仰,这都避无可避。不论承认不承认,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曾有过一星半点这样的念头。当然,医患关系达到的同盟关系,原本就是非常脆弱的。
在透明度极高的年代,医疗纠纷常常刚发生没几个小时,相关报道就已铺天盖地了。毫无疑问,总有一些媒体会在事件中有意无意地引导大众的想法和观点,导致一些误解和误读。更有一些“键盘侠”在事情还不明朗的时候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甚至发挥了人性中那点邪恶抹黑造谣、谩骂侮辱。另外,网络资源异常丰富又良莠不齐,给了大家更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而往往网络上的信息本身存在自身矛盾的现象,而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只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结论。原本就不特别牢靠的医患关系,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就变得更紧张了,患者满腹疑虑,医生也满腹怨言。当然,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选择医院,选择医生,甚至选择治疗方式,而医生永远是被选择的,可能也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关爱。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对等,医生和患者没办法在一个空间交流和沟通,其次有些不正统的媒体舆论也干扰了信任的建立。诚然,也有极少数患者或医生有个人行为破坏了信任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记得在哪看过一个片段,一个妈妈面对儿子手术成功却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九十度弯腰对做了十六个小时手术的主刀医生说,谢谢您的努力。也许就是我们真正学会设身处地,善良和感恩的时候,我们会重新开始信任这个世界,信任自己的伙伴,信任自己的同盟,甚至信任自己的对手。
工作半年,遇到最棘手的事情,就是信任的建立,客户目的是拿到保质保量的结果,我们的目的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给到满意的结果,双方都是抱着同样的目标去的,往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甚至会发生客户投诉事件,而我们自己的团队也满腹委屈。当然,客户在这个同盟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利,被怀疑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责任心诸如此类,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虽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也没办法在一个空间交流和沟通,分工不同必然会导致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做更好的交流与尝试,才有可能赢的一点一滴的信任。当然,不理解是必然存在的,只是存在改善的空间。
“不信任”已经日趋成为这个世界的“癌症”了,传染度极高,很多社会关系都无一幸免,包括医患、合作、朋友、亲子等,在这些社会关系中,很多时候都是不平等的,甚至这种不平等关系还会发生转换,而信任毫无疑问能使一段社会关系更和谐、更稳定,我们学会信任的同时,也需要掌握被信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