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你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说他不好,甚至把他那张辨识度不高的脸扔进茫茫人海里你都不确定能不能准确地扫描出来。
他对你说不上不好,但更谈不上有多好,甚至非常自我,经常忽略你的感受。
很多时候你们总是在想对于彼此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朋友?恋人?还是玩伴?
好像无论以什么身份去定位都不恰当,因为每一次见面都感觉像是做一场很长的梦,而每当关系重新回归屏幕,便是梦醒来很累很累的时候。
你会不自觉的往他喜欢的方向靠近;你会为了他的一个迟到的晚安而无限推迟自己的睡觉时间;你很了解TA的喜好,甚至会为了顺从TA而改变自己;你总是说没关系,我在等等就好,然后一等就是好几年;你明明知道你对TA来说意味着什么,可你还是固执地坚守着执念。
你总是喜欢安慰自己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就算攒够了很多失望,你还是舍不得,以至于到最后,那份本应纯粹的喜欢变成了每天应该做的事。
如今的我们对于在一起这个概念已经模糊到快要灭绝的地步了。
可对于80年代前出生的人来说,喜欢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所以在父辈和祖父辈的记忆里,喜欢就是一见倾心,是很多封书信,是见一面就认定一辈子的坚定。
但对于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相比于喜欢,我们更擅长的是“暧昧”。
-2-
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到关于恋爱关系的问题,我问他:“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特别需要有一个女朋友?”他说:“当有些事情跟别人说不得,但自己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需要有一个人能陪着聊聊天,说说话。其他时候一点都不想。”
同时他也问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特别需要一个男朋友的时候?”我回答道:“疲惫不堪觉得难以支撑的时候,其他时候一点都不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意识的在远离天长地久这个定义。我们越来越排斥爱情的“爱”,但却也越来越擅长暧昧的“暧”。好像谁开始动真心,谁就输了;甚至会将前任的数量物化成攀比的筹码。
前段时间臧鸿飞在《奇葩说》的辩论中很坚定的上了一个价值:
“我爱你,你选择我还是爱?”
“我爱你,我选择爱。”
可很多时候,贪婪的我们在这个选择面前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我自己。
TA喜欢享受被呵护被追逐的乐趣,却又不喜欢和你捆绑在一起,TA知道你很多软肋,知道说什么话你会心软,TA清清楚楚地知道你心里关于TA的分量,可却永远都不让你知道你到底算什么。
或许真的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动过心,可毕竟这种微弱的磁场反应并不足以改变什么。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告白,TA总是会用不同的借口拒绝你,比如:我现在不想谈恋爱;我觉得自己配不上你……
然而拒绝最官方的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不够喜欢甚至根本不喜欢。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是自带磁场的,如果对方够有吸引力,你一定会主动出击。
而夹在灰色空间的“暧昧”,不过是寻找到下一份强烈吸引力之间的一个过渡而已。
-3-
前天在后台看到一条很长很长的留言,留言的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阐释的清清楚楚,可这一份调理清晰的留言却总是会让人有一种很心疼的感觉,毕竟这是得经历多少难过后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其实如果那个人是坚定地喜欢你,你是可以感觉得到的,是有迹可循的。就如恶作剧之吻中的直树就算总是花式吐槽湘琴,他还是会很霸气地对裕树说:“你可以不喜欢笨蛋,但你不可以欺负我老婆。”
在快节奏生活的背景下,我和很多个你一样,从来不知道被坚定选择是一种什么感觉,以至于已经开始忘了我也是需要被呵护的。傻傻的我,习惯了去照顾一个人,习惯了被排第N位,习惯了一步又一步的退让。
这样好累啊……厌倦了程又青最后嫁给李大仁的结局,毕竟我们之间连前提都没有。从一段错误的关系中抽身感觉就好像蜕了一层皮,就如好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对所有人说了再见,唯独和你永别。
对不起,我不会再喜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