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取消学科类课外辅导班的消息一出,感觉整个社会都要沸腾起来了。
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悲。
回北京的火车上,一个家长跟我抱怨说,孩子现在放暑假,每天都要上辅导班,他早晨去送,晚上接回来,孩子累,他也累。
我以为是上兴趣班,说,多培养个兴趣也挺好的。
可家长说,现在补的主要都是学科类的,作文、数学、英语都有。
我问,不上辅导班行吗?
家长说:不上辅导班,单靠老师讲的听不懂。
现在国家政策不让补课了,这种情况也许会有变化吧。
最让我感慨的是,现在作文补习班竟然这么多。在网上一搜作文培训,首页几乎都是培训机构的广告。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说的语言,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却不会用汉字表达内心的感受了。
为什么写作会那么难呢?
02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的作文,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虽然作为成人,我们的汉字储备库已经极为丰富,可是把这些汉字组合起来,构成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对于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个很大的考验。这一点,从论文到公文写作的各种“枪手”中也能一睹端倪。
写作真的很难吗?
哈佛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项目创始人——华莱士·斯泰格那给出了否定的答案:No。
华莱士·斯泰格那何许人也?
他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其创作的小说《安息角》(Angle of Repose)曾获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旁观鸟》(The Spector Bird)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还是《洛杉矶时报》“罗伯特·基尔希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作为教师,他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并开创了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项目,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作家,包括知名作家诺曼•梅勒、雷蒙德·卡佛、罗伯特·斯通、肯·克西、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
所以,不管是作为小说家还是教师,华莱士·斯泰格那都是成功的,他对于写作的想法,也是有说服力的。而他也把自己40余年写作与教学经验倾囊相授,汇总在新书《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中。
03
但,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想寻找写作套路和速成方法,这本书可能不适合你。这本书能给你的,是开阔你的创作视野,启发你的写作思维。
1)斯泰格那鼓励他的学生去写作,而不是让他们自命为“作家”
有人问斯泰格那:想要创作出出类拔萃的小说,作家应该怎么做?
斯泰格那回答道:写几本好书。
相比作品成功后的功名利禄,这位教授更加看重“写”的这个过程。
我们也说“一日不写手生”,想要写出好的作品,需要的是下功夫去努力、去尝试多写。
沉迷于“名”,就会看不清现在的路,以及应该努力的方向。
看看中国近代伟大的作家,几乎都是多写多产的代表。鲁迅一生写作6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沈从文是京派小说代表,他一生出版了3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中长篇小说,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而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作家,共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小说。
2)写作的天赋是上天赠予的礼物,老师只是与上天的馈赠一起共事
华莱士·斯泰格那相信一句话:你永远无法把一个天生的药剂师培养成作家,无法把一个短跑选手训练成链球运动员,或者把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教育成音乐家。你只能从天赋出发,天赋或大或小,而你则协助它充分自如地发挥。
斯泰格那的观点很清晰:写作需要一定的天赋,而老师能做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学生把这种天赋发挥出来。
这也从侧面阐述了在写作中教师的作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重点不是“教”给学生写作知识,也不是“修改”“矫正”学生的作品,而是苏格拉底式的引导,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独特的天赋。
3)写作需要学会细心观察,广泛涉猎
写作虽然是一项私人化的表达,但作者想表达出内心的东西,还是需要一定的积累。
写作需要对生活显而易见的观察力,对世界清醒的警觉,对语言敏锐的感觉。
写作,首先需要一双细心观察的眼睛,因为“一个严肃的作者是生活中感官细节的贩卖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写出来的作品也千差万别,而恰恰是这种细微的差别,让作品有了独特的魅力。
现在的孩子写作文很难,原因可能就是缺少了对生活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因为孩子们习惯了手机、平板等各种视觉化的被动刺激,主动探索观察的能力反而弱了。
04
华莱士·斯泰格那教授的这本《斯坦福大学写作课》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方法论,但是它从源头上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