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相学是脑功能定位学说。19世纪初法国解剖学家加尔和施普茨海姆共同创立,在《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学》(1810-1819)一书中提出。该学说依据头盖骨的外部结构来推断心理功能和特性,其基本原理如下:
1、大脑是心理的唯一器官;
2、头盖的外部结构与内部脑的结构相关;
3、心灵可分为许多官能或机能,加尔一开始给出的分类有37种,如"多情"、"野心"、"良心"等等,后增至42种,所以头骨相应地亦可划分为大小不同的37或42个区域。
4、任何官能的过度发展,均与脑内相应部分的增大有关。
因此,只要手摸摸颅骨,就能分析大脑内部结构特点,就能分析一个人哪些心理机能发达或者欠缺,故有人将"颅相学"称为"读隆起术"。
加尔的颅相学从来没有获得学术界的认可,他的脑机能定位思想在随后的100多那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他当时所做的定位是没有太多根据的,而且许多说法在现在看来完全是错误的。
当时在法国、英国和美国,颅相学曾经非常流行。各种颅相学学会、学院、杂志,在19世纪遍布英国和美洲大陆,直到20世纪初它们才逐渐绝迹。颅相学不具备科学性,但是颅相学中的科学思想,对于应用心理学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第一,它指出大脑是"心灵的器官",确立了生理心理学的基础,这对于心理学的独立是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二,它提倡的大脑机能定位思想,是近代脑生理心理研究的基础。第三,颅相学使得人们第一次这样广泛地宣传和应用同心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虽然不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