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公周的《母亲》
人生路上,父亲决定起点,母亲决定终点。
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将印刻在孩子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心中最持久的光和热、最可宝贵的生命礼物。
母亲再一次面临孤家寡人的困境,个中凄凉可想而知。但她坚信孩子的教育压倒一切,只要对孩子有利,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她四处奔走,发动起全部社会关系,了解转学和入学政策,转着圈找人帮忙说情,前前后后半年多时间,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受了多少委屈,几次失去希望、几次又柳暗花明,终于把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办成了。我见过好几次,她坐在家里的电话机前呜呜痛哭。可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理解这痛哭的意义,这次转学是影响我们一生的重大战略抉择。
由于接触面更宽了,老师同学综合素质都大为提高,我们的性格也更加开朗,待人接物更加自信,在学校还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不可比拟的。万般艰辛见到了成效和希望,那称得上母亲人生中心情最舒畅的几年。
母亲总是鼓励我,从没有打过一下,更没有恶语相加、辱骂嘲讽过。她常讲起这样的故事:
一位算命先生路过村子,看到我家背靠一口陈年深井、远望山丘,东边是灌渠常年有水,捋捋胡须、拍掌叫好,朗声唱了一句:“远山深井细水流,不出公子出王侯。”母亲并没有请他看风水,只是恰好在墙外菜园子拔草,听到了这番话。
之所以后来对我们常讲,既是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切中了她内心最大的渴望,也是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培育我们的自信、激励我们成长成才。
她经常教导我们,一句话可以暖人心,一句话可以伤人心,事情帮不帮没关系,起码要有个积极态度,让人家受到尊重、面子上过得去。
爷爷一家是地道农民,不善言辞,说话粗糙,爱甩脸色,习惯用反问句和质问语气。母亲极不赞同,经常用作教育我们的反面素材。母亲经常强调,“话能开心锁”、“守着矮人不说短话”,教导我们照顾对方感受、理解对方关切,防止言多必失、语出伤人。她重视情绪管理,有话说在当面,在我记忆中从没有黑着脸不搭理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
母亲很注重言谈举止的细节,从小就教给我们走路要挺胸抬头,男孩子大步流星。发现我们玩手指、抖腿、把腿架到椅子扶手上,都会第一时间温和提醒。她要求我们说话要清晰干脆,“一句是一句”,不能含糊其词、磕磕绊绊。每到家庭聚会等场合,她都要求我们给长辈敬酒、祝酒,还不能讲那些太套路的祝酒词,需要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高中之前,她每天晚上饭后都要问问我们,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处理的,双方说了什么、后续情况如何,然后润物无声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教给我们更好的处理方法。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或许这就是复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