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可谓是火遍祖国大江南北,只是这火最近才烧到我这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大学生,虽然目前处境确实算不得好,但在那要命的自尊心作祟下,看到标题之后自然是十分不爽。便找来文章拜读一番,却是字字戳心。
比对一下,文章所写的确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现状。接着再看一下读者们给出的原因分析,无外乎是资源匮乏,眼界狭隘、格局不大,性情古怪,急于尽孝,小农意识的自身局限等等。资源匮乏?也对。城里孩子学吉他的时候,我们在玩泥巴;眼界狭隘,格局不大?也对。城里孩子逛科技馆的时候,我们在采野花;城里孩子酒吧、趴踢钞票大把花的时候,我们在计较你是不是偷摘了我家两个瓜。性情古怪?对,既骄傲又自卑。急于尽孝?对,时刻都想着回报爸妈。小农意识?对,农村才多大,几十户人家。天天算计的事情,只有东家长西家短。张家笨鸡是不是吃了李家稻谷,孙家傻狗是不是叼了赵家花鸭,周家媳妇是不是进了隔壁王叔破家。整天就是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人怎么能眼界高?心胸开阔?但辩证来看,也无可厚非。假如村民谈论的都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雄安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也不可能,也无从谈起,毕竟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当别人指出农村各种问题、农民各种狭隘之后,尽管心里别扭,但也是坦然面对。毕竟客观事实摆在眼前,无力反驳,也无须反驳。各有各的生活,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何况,我眼中的农村和农民都是十分美好的。
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很多限制自己未来发展的因素。上面提到的那些特点无一例外。那些的确是阻碍农村大学生“混得好”的客观因素,但绝不是主导因素。因为很多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
物质匮乏绝不替精神营养不良背黑锅
初中八年级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篇古文就是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那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直被树为自己求学之路的诫语。我深深地记得整个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校离家几十公里,我那时寄宿在外。一个普通百姓家寄宿着很多和我一样的学生,每次吃饭时,鸡蛋炒辣椒这道菜于我而言,其实就是炒辣椒。不是因为不敢去抢鸡蛋,我实在是不屑做极其自私的事情。
到了九年级,备战中考,学校食堂做的饭菜着实难吃,而且又脏。做饭的大妈,如果早上起来没有仔细打理,那么中午和晚上的饭菜里极可能出现她飘逸的长发和头发夹针。有只苍蝇根本不用大惊小怪。甚至有一次,我同学的汤碗里发现一枚生锈的铁钉。从那以后,同学们纷纷跑到学校外花更多的钱去吃更干净可口的饭。有天中午,我们校长恰巧和我坐在一张桌子吃饭,他环顾空空当当的四周,只有我们寥寥几人孤零零地埋头吃饭。校长问我怎么不出去吃饭,我抬头给他背了那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说:“我是来上学的,又不是来吃饭的。”然后就加快吃饭的速度,准备回去复习功课。校长在旁边默默地给我夹好多菜送到碗里。他赞许的眼光,我没看到,我只顾着吃。但是我从那些他精挑细选后夹给我的菜当中已然感受到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读书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我走出黑土地的最快、最公平的路。经过努力,中考整个县城排在第五名,和拥有数倍于我教育资源的第一名城里孩子也只是五分之差。当然我心里清楚,成绩上的差别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综合来看,我还是难以望其项背。但毕竟,成绩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荣耀,也让我顺利进入县城最好的中学,在更丰富的资源中汲取养分。
十几平米的眼界和格局
尽管高中三年曾几度在各种诱惑中迷失自我。但最终还是考上了上海一所国内知名的985、211高校。
到了大学,来到了上海。亲眼见到了教科书里的“东方明珠”。弄清了为什么“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我不知该怎么形容初入上海时的心情,感觉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点点在崩塌。我内心真实的自我开始慢慢模糊,一股无名的力量想要将他剥离我的躯体,去寻找一个待产富家少奶奶的肚子然后塞进去。
不得不说,那段日子是我最自卑的时候,连我最拿手的学习,在大学也只是中等偏上。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我估计我的问题是全校新生里最多的。这是啥?那怎么用?空调怎么开?地铁卡刷哪里?只把衣服和洗衣粉倒进洗衣机里就行了吗,不用加水吗?星巴克是啥东西?周黑鸭?什么,鸭脖要三十块一斤?三十块在我们村可以买一整只鸡。办活动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弹弹跳跳,才华横溢。低头看看自己伸出的双手,好像只能玩泥巴。嘴上说着酸溜溜的话,心里酸溜溜地想哭。悄悄躲在角落,等着活动结束。以后就缩在宿舍里、或者藏在图书馆里看书,不想参加任何活动。也不想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女生。因为喝一杯那个什么苦苦的狗屁星巴克,我几天的饭钱就没有了。
那段日子,也是我嫉妒心史无前例强的时候。嫉妒让我一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偏偏大学里无时无处不在勾起我那妒忌的星星之火,然后不得不眼看着它逐渐形成燎原之势。隔壁宿舍的富家小子,整天开着辆BMW上课。放学后就停在宿舍楼下。我早上起床要比他早得多,但是上课却比他晚到得多。我们的差距不在属性上,而是差在装备上。每当他骑着那雪白的宝马从我身边呼啸而过的时候,听那发动机的声音我就感觉他好像故意重重地踩了两脚油门。无疑,在这燃烧的妒忌之火上又浇了把油。“周末去哪玩啊?蜡像馆走一趟?”一看门票180,“不了,宿舍看书。”“五一一起去泰国看看人妖啊?去年我和我哥去了,贼爽。”“不了,在宿舍看书。”“十一我去韩国,你看看需不需要帮你带点啥回来?”“不了,”“尼玛,还在宿舍看书?”“不,去图书馆。”
我曾身处中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举世闻名的魔都,车水马龙的不夜城。却只能龟缩在宿舍那十几平米的地方一动不敢动。我的视野,我的格局,就在那十几平米。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初中时早恋的初恋女友、现在的老婆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她善良、阳光、洒脱,如同带给奥林匹斯丰收的德墨忒尔女神,一直在滋养我被大城市撕得粉碎的心灵,让我重拾自信,重新树立正确的三观,免于走火入魔。大三的时候,我业余时间做兼职,花了半年的积蓄,终于走出那十几平米,带着她一起在上海的街头走一走。将来,我们还要一起去苏州园林看一看,去西湖断桥转一转。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大学生,物质的匮乏和内心的负面情绪我能够意识到,并且运用理智加以管理。如果非要指出阻碍农村大学生“混得好”的主导因素,那么我首先会说两个字,欲望。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休无止的欲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生就像一座在痛苦和无聊间摇晃的钟摆。或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痛苦,或因欲望的满足而无聊。” 欲望就是人生一切消极结果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产生欲望的原因?简单来说,还是两个字,匮乏。农村孩子物质上的匮乏实属厉害。常常不经意之间,就在内心埋下了很多欲望的种子。它们总想打破理智的束缚,破土而出。而这些欲望所蕴含的力量十分惊天动地。它爆发的那一刻,足以撕裂你的心智。这磅礴的力量能助你走向成功,当然更多的是将你推向深渊。
看见钻石,想着将来一定给老婆买一个;看见豪车,想着将来也买上一台;看见别人温馨的婚礼,想着将来也补上一场...每当心中萌生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白鹿原》里的黑娃。他忘不了第一次吃冰糖时那触动心灵般美妙的感觉,而且说将来赚钱时先买上狗日的一口袋冰糖。可当鹿兆鹏给他更美味水晶饼的时候,他果断地扔了。既然不能得到永久的满足,那么索性就不要去触碰。当他打劫杂货铺获得一桶冰糖,同伙们大口大口吃着冰糖的时候,他却向冰糖桶里撒尿。想必此刻他的内心是十分委屈、辛酸,但更多的是释怀吧?我是十分敬佩黑娃,白鹿原,我把我的大拇指献给黑娃。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大学生。我认为农村大学生很难混得好的主导因素是欲望。面对欲望,就要像黑娃一样,将他彻底的扼杀在摇篮。通过不正当手段满足的欲望不仅不会让你满足,还会令你感到不安。为了自己混得好,为了下一代混得好,我苦心孤诣,每天都在反省、拷问自己。最终似乎是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法门。农村的大学生,怎样才能混得好?“不急、不躁、不比,自省、自律、自学。”做得到这些,心中清冽的泉,就会一直叮咚叮咚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