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终于看完了《白夜行》。“剖析人性黑暗的极致”几乎已经成为这部小说的标签。说实在的,比起压抑琐碎的日本小说,我更喜欢治愈系的日本电影和动漫。但不管你喜不喜欢,看过后的就会被窒息的氛围缠绕,那些阴郁冰冷的文字总是不时的跃入脑海。这大概就是《白夜行》和日本战后文学的魔力吧。
东野圭吾喜欢通过情节的碎片化和人物的无主角化,使得小说呈现出不完整的感觉,读他的作品必须通过篇章内的部分线索推断出时间、空间以及相应的人物关系,进而再理解小说叙事。下面以提纲的形式,梳理一下《白夜行》中故事的“核心事件”和转折点。
1.亮司发现父亲侵犯雪穗,一怒之下杀死了父亲。
2.警察立案侦查,松浦勇等嫌疑人有不在场证明,警察没有找到罪犯。
3.唐泽礼子收养雪穗,雪穗摆脱过去阴暗的生活。
4.菊池文彦获悉桐原弥生子和松浦勇幽会的照片的存在,想要进行调查。亮司和雪穗合力设计藤村都子和菊池文彦,掩藏过去。
5.川岛江利子和筱冢一成结识、交往。川岛江利子遭雪穗算计,两人分手。(导致后来筱冢一成怀疑雪穗)
6.高宫诚向千都留表白计划失败,继续和雪穗完婚。
7.高宫诚再遇千都留,出现外遇,与雪穗离婚。
8.筱冢康晴结识雪穗,并展开追求,筱冢一成怀疑雪穗
9.今枝直巳接受筱冢一成委托,调查雪穗。
10.今枝直巳失踪,查到的资料丢失。
11.笹垣润三和筱冢一成交换信息,更加了解亮司和雪穗的关系。
12.笹垣润三推断出十九年前的真相,联合其他警察准备在雪穗服装店开张日抓捕亮司。
13.亮司自杀,雪穗否认关系。
只看了日版的电影《白夜行》,可能是电影这种载体自身的限制,对碎片化的人物关系进行了合并和删改,虽然主线剧情清晰了,但不能否认,削弱了东野奎吾作品里催眠式的让人模糊善恶边界的魔力,这也是电影饱受诟病的一点。
雪穗和亮司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家津津讨论的焦点。虽然从表面上看,两个人除了最后一幕从来都没有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他们之间似乎就是世间两个冷冰冰的恶魔之间的合作:亮司为雪穗除去障碍,雪穗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亮司攫取利益。但亮司对于雪穗的感情主线总是呼之欲出——爱和赎罪。在小学五年级看到父亲对雪穗做的事情,为了保护雪穗,杀害自己的父亲后,亮司的生命中只剩下两件事,“赎罪”和对雪穗的爱。亮司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雪穗能过上正常生活,拥有光鲜华丽的人生。他尽一切可能满足雪穗的“夺取”,只要是为了这个目的,任何人都是可以伤害的,任何罪行都是可以做的,包括最终的自我毁灭。
雪穗对于亮司,就复杂和隐晦的多。女主角雪穗有一个很明显的支配者——对缺失事物的病态渴望。表面看来,雪穗想要的东西是金钱,名誉,地位,权利等物质上的满足以及家庭,别人对她的尊敬,对她的爱慕,对她的嫉妒……但这些东西都是她童年缺失的,这些缺失导致了她童年的悲惨,所以成长的过程中,她要的其实只是一样东西——她要她小时候没有的。她要补偿的都是她小时候所欠缺的东西,加倍的补偿,加一百倍的补偿,她所要的仅仅是“夺取”。
亮司爱的对象是雪穗,赎罪对象也是雪穗,因此亮司的爱与支配者融合在了一起。他为这份支配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转变成对雪穗的爱。亮司的爱也因这种支配显得那么强烈。但雪穗不同,雪穗的支配在于不断获取童年缺失的东西,这份执念和她的爱不是同一目标,没有融合在一起,所以雪穗对亮司才显得那么冷漠。雪穗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这句话说得很明白了。亮司把雪穗原本的“黑夜”照耀成了“白夜”,却又因雪穗的童年创伤过大,依然无法“代替太阳”,只能算是雪穗黑暗生活当中唯一的一个慰藉。
由此看来小说那个冰冷刺痛的结局似乎顺理成章:亮司从雪穗华丽的新店楼梯上跃下。当警察笹垣问雪穗:“这个人是谁?”雪穗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地答道:“我不知道。”“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影子。”“她一次都没有回头。”也可能真相更加复杂。在故事里雪穗是非常擅长伪装和表演的,又是那么聪明有心计的一个人。她总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做出最恰如其分的反应。对雪穗来说,所有的感情表露都是根据环境演出来的。而这时,她竟然没有办法表演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她的冷漠其实才是她真实情感的展示。她的心被掏空了,白夜里的最后一点光,没有了。
虽然东野圭吾的小说一直高居畅销小说榜,但是纯文学的审美性还是差了点。他写的故事似乎特别不真实,很多东西也都不戳破,只留给读者一个凭想象去添的壳子。但是见山非山,能从中剖析出什么,还是要看当时你的心境是什么,你相信的是善还是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