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
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伤害过人一样;
去爱吧,就像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
去爱吧,就像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生命是一种延续,但每一天又都是新的开始。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您放下了,一切就都是新生。
如果您醒来了,请继续将每一天当作是觉悟后的修行。
一位父亲,在今天回家了。因为打架斗殴过失伤人在入狱十八年后回家了。
《左传·宣公二年》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易行难,道理人人易懂,但许多人不是真懂,要做到更难。“罪从心起从心忏”,“对不起,我后悔,我是真的后悔啊”,经过十八年漫长的监狱洗礼,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过错,得到救赎,复苏了人性中的美好,醒来了,觉醒了。
历史上的今天,就如同是历史上昨天的翻版。父亲在回家的今天,从派出所领回了古惑仔一样的问题少年,自己将满十八岁的儿子。
“养不教,父之过”,父亲知道,缺少父爱十八年是一种缺憾,父亲回来了,不能再让父爱缺失。“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知行合一,知不深,行不足。父亲没有一丝的责怪,而是默默地守护着儿子,身体力行的感化着儿子。父子俩在随护姐姐出嫁和寻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子女的孝道、亲情和人性的美好以及传统文化的底蕴,获得了成长和相互的认可。
在温州,我是泪流满面地看完《醒来之爱的呼唤》这部电影的。
古圣先贤的智慧,是我们的救命稻草。只要是接触过传统文化的人,绝对会被这部电影深深地感动。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根是生活方式,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产方式,是农耕文化。魂是我们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例如我们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天下为公、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君子慎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患意识,勤俭持家的节俭精神等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取向,这些无不代表着世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需要呼唤,需要传承。所谓西方式的声色犬马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远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远离了孝道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传统文化,改变命运。生命中种种的际遇,从来只是,来得太迟。老祖宗的智慧,如同一杯老茶,总能浸泡出我们思想深处灵魂深处的东西。走投无路的妈妈,遇到了传统文化,触动了心灵。妈妈的忏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诸事不顺,皆因不孝”,“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短命,是不是和自己的不敬不孝有关系呢?
内因是主因,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尤其是我们这些既当子女又当父母的,更要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我以前,很多时候会和父母说理,以为自己很懂道理,其实做的远远不够。我的讲理,其实可能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的抱怨。做好自己才能利益别人,才能影响别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从我做起。
影片中还通过祭祖,缅怀先辈的事业,表达无尽的仰慕之情,并启迪后世子孙,纪念先祖功德,秉承先祖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奋斗。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影片中父子寻亲之旅,其实更是成人之旅,认祖归宗的寻根之旅。
我们是文化的创造物,我们也是文化的生产者。这是一部院线电影,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弘扬者陈晓玲师兄和她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筹资金拍摄的,目前处于后期制作阶段,预计明年3月8日院线公映。在温州,我们观摩的是样片。感恩陈晓玲师兄和她的伙伴们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传统文化电影。感恩佟易城老师感召我们大爱家人一起推广《醒来之爱的呼唤》,感恩所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你们!
2018.12.02
作者《醒来之爱的呼唤》观摩研讨会第四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