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讲的信息量都很大,花的时间都很长,看一讲需要至少3个小时。这三个小时也是科学的,因为叶嘉莹老师她每一讲现场的讲座的时间也是3个小时左右。
一、柳永(下)
生平失意的柳永,一身的矛盾,很有音乐天赋浪漫的天性与用世的志意。在他的仕途上,有两个插曲,都是有人为她推荐要升他的官职,可是都没有升职成功。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柳永词中的一种成就:把从“春女善怀”转变成了“秋士易感”的感情,有了这样一个境界的提升。
所以柳永的词的特色是把他爱情上的相思怀念的感情和用永世意志的落空结合在一起来写。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一个猜想:以为柳永是借爱情上的相思情感来抒发自己的用世的失意,是一种借喻抒发,不是两者揉和,读到后面,我发现自己这种猜想是错误的 。因为他真的是把两种感情糅合在一起,没有“借物喻志”。
这里插一个小曲,关于词的常识:单式和双式。就是最后一个音节,是单数的,叫做单式。最后一个音节是双数的就叫做双式。在词调里边,一般说起来双式的句法多,因为它表达的情调是缠绵往复低徊的,而单
式的表现就比较飞扬悠远,两种不同的是式,节奏不同,音乐的节奏也不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古诗词吟诵的重要,吟诵是有节奏的,有停顿的,而这些直接和词意相关。有人说吟诵是古诗词教学内容的1/3,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
回到刚才的话题,在昨天讲柳永的词在形式上是一个拓展(慢词长调),其实在内容上也是一个拓展(爱情上的相思情感来抒发自己的用世的失意),以一个男子写旅途登山临水,词里边出现了一个开阔博大的境界。这里还有一个李后主,是以感情突破而开拓出的境界 。登山临水,以景物来说,柳永很明显有所突破的人物,他的这种突破影响了后来一个重要而伟大的诗人苏轼。
再插一个小曲: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人们除了喜欢写“春女善怀”的情感,还有一个情感就秋士易感 。柳永常常提到宋玉的一个主要原因:悲秋。关于悲秋的传统,从屈原这里就已经开始了,有《离骚》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惟美人之迟暮”,有李商隐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有陈子昂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刚才说到诗人苏轼,苏轼对柳永的评价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苏东坡在很多地方说看不起柳永(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可是在另一方面苏轼又觉得柳永的词不低于唐人高处。唐人诗的高处在于兴象,唐诗,它的特色是气象取胜,善于把大自然的山水跟诗人自己的感发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大自然风景中带有自己的感发,能把大自然景物跟内心的感发结合到恰到好处,比如李白王昌龄写的绝句,杜甫的诗,虽然在这一方面不太明显,但是也有很多作品有这样的特性。这是盛唐的气象,盛唐的兴象,而汉魏是以风格取胜。
昨天我说叶嘉莹先生是非常欣赏柳永的,今天更加验证了这种感受。叶先生写过三首给柳永的诗,在这三首诗里面,可以看出很欣赏。而且还把柳永和王国维相比,说比王国维写的好,比如王的《鹊桥仙》和柳的《八声甘州》。
二、苏轼(上)
诗人苏轼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诗人,他和柳永一样也是平生不得志,历经苦难。却是一个完成了自我的一个诗人,超脱。苏轼所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于外的完成,是中国道家的思想,“无待于外”,这里,叶先生从儒家的《厚道》和道家的《庄子.逍遥游》进行说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达的时候,我有一种家的兼济天下的理想,贫穷的时候我有道家的超阔胸襟,而不为这种忧患艰难所打败。苏东坡非常的喜欢《庄子》。
苏轼的这种超脱和他的少年也有关系,和他的家庭教养有关系(尤其母亲),这里,叶先生举了范滂的例子。
想苏东坡欧阳修这些个人在挫折苦难中都是以自处的,是属于超旷的一派。苏轼有受欧阳修的影响,常常也富于一种赏玩的心情,对宇宙万物取一种赏爱的态度。另外苏轼也受柳永词的影响。
比如,柳永的词有一种开阔博大高远的现象,柳永是一个高远气象的作者,应该说早期五代的李后主只是一个端倪,而柳永才是一个真正表现了高远气象的人。苏轼他既看到了柳永词的缺点,也看到了柳永词的成就,他写的高山远水的风光景色正是从柳永词得到的启发。
小词从晚唐五代到苏东坡,这是词诗化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