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今天在朋友圈买东西了吗?
你买的是什么?
奶粉?维生素?面膜?保险?烘焙糕点……
我很长时间没有在朋友圈买东西了。
但是,今天我在朋友圈买了一盒橙子,48元3公斤包邮。
此外,我还将橙子相关信息截图推荐到2个常用的微信群,并促成了一单交易。
我寻思了一下,我没吃到第一口橙子,我也不知道其所言的“甜度14度”究竟是有多甜,事实上,我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来保证这货好吃!
但是,是什么让我看到朋友圈信息之后就萌生了购买的欲望?是什么让我主动地截图推荐给我其他的微信好友们?其中的一个好友与朋友圈信息发布者毫无交集,又是什么让她产生购买欲望呢?
可以确定的是,真的不是因为价格。
要知道这盒橘子算下来8元/斤,而小区楼下水果店大概是4元/斤。
那是什么促成了购买行为?我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另起一行,我说一下我不会在朋友圈买什么。
我不会在朋友圈买奶粉和维生素,特别是标榜海外代购的那种。
某朋友,每天坚持发5则洋奶粉洋保健品的图文信息。
她生意经营很卖力,但是我从来不看。
不是说不信她,但是她真的没有去过朋友圈所卖产品的生产国度,她朋友圈说描述产品的文字如同节选的说明书,各种参数各种证明各种图片……但没有一句是她自己写的,没有一句是她自己感受的,也没有一张图是她自己拍的。
说了那么多,产品和她没有什么关系。
既然没有人与物的情感因素,我宁愿选择从素不相识的售货员手中买一瓶奶粉和维生素。因为他们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商场的品牌。
接着,请允许我再起一行,我说一下我曾经在朋友圈买过什么。
我在朋友圈买过榴莲和固元膏,卖它们的人都吃过,都说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卖榴莲的算是熟悉的陌生人,他是一家做榴莲千层的蛋糕店老板,某次买蛋糕不够现金,我关注他微信发了红包买单。自此,每隔半个月就有一大波榴莲图片进入了我的朋友圈。老板拍摄技术不怎样,但那一坨坨金黄明艳的榴莲肉,隔着手机屏幕竟能散发出诱人的香。
买买买!
卖固元膏的是朋友的亲戚,她的小姑是药店配药师。某个周末,小姑为家人做了一盘固元膏。晒幸福的朋友圈上贴了9张图,精致的小秤、各式的药材、熬制的现场、成型的膏体、半斤的分量……最后附带一句:吃零食补血气,想补的亲可以找我小姑代制。
买买买!
今天,我在朋友圈买了一盒橙子,买单之后我们有一段对话——
“你今天卖得怎样?”
“2小时卖了209盒。”
“不做其他推广吗?”
“先拿朋友圈第一层关系做个实验。”
“你觉得大家为啥买你的橙子?”
“我对自己的信用评分很高,产品首先得过我这里,我觉得不行,一定不要。”
“其实,你这个橙子甜不甜啊?”
“吃到口你还会买的。”
哦,NO!扯了白天,原来我买的不是橙子,而是希望和我朋友一样的判断。
随口说句,如果这朋友以后朋友圈卖鱼,我肯定会大张旗鼓吆喝推荐大家购买。因为他说过他不吃鱼。
-----------------------------
作者简介:
蔡明花 七年媒体从业经验,原39健康网编辑、《南方企业家》资深记者、擅长人物报道、互联网传播研究、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