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月,孩子就要离开家去远方上学了。这一走,虽然至少每个学期会回来一次,可是,我们这座城市,我们这个家也许真的会在不远的将来被他称为老家。
孩子这么大了很少撒娇了,这几天他经常会挤到我们的大床上再充当一下小宝宝。他会问,我就要走了,你们会舍不得吗?如果我说不想,因为高中时他是住校的,我们习惯了,这时他会表现的特别难过,说我们不爱他。如果我们说当然会舍不得呀!他又会说那我复读考家门口的大学好不好?当然不好,好容易去到一所好学校,怎么能不去呢?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逗趣,就连往日他爷俩的口角大战,现在看着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真生气渐渐演化为爷俩交流的一种模式,作为观众的我也不再有任何担心,只盼着他俩的“演出”多进行一会儿。
每一所大学都有家长群、学生群、老乡群,高中时期的家长群如今成了“一中母校大学互助群”。别说,我是从群里获取信息的受益者。孩子开学前的物品清单就是和儿子一所大学的孩子妈妈热心提供的。她研究很长时间了,长沙的气候适合什么被褥她都很清楚,还向我推荐了卖家的链接。而卖家也很巧,她的孩子就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为自己家孩子准备物品的同时,自己成了网络经销商,一举数得,令人佩服。
儿行千里,婆婆嘱咐他孙子,不要找对象啊,耽误学习!其实是老人家是从家属院里不知道和哪位阿姨交流的时候听说一个男孩在女孩身上花了好多钱,结果毕业后还是散了。儿子无奈地说,“将来着急抱重孙子的估计也是奶奶。”哈哈,这个要看缘分,我看着老乡群里硕士研究生的家长们还是挺关心孩子的终身大事的。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他需要去特别关注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还是不干涉、只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