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成长思维,没有做到的人都在假装努力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个来访者,在互加微信之后,我翻了他的朋友圈,看起来貌似挺厉害的。

比如朋友圈显示:他参加了一个100天读完100本书的训练营,随手就能够PO出一张张漂亮的思维导图。

另外,他还每天在英语流利说打卡,显示已坚持阅读外文书籍72天......等等

总之,他是那种你光从外表来看,会觉得他是一个特别热爱学习,也特别正能量,还Get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的人。

那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困惑呢?

他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不免产生了浓浓的好奇。

一:2个非合理性信念阻碍你的成长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通过跟他一步一步梳理,发现了他的两个非合理性信念:(不能判断是错误的,但属于有障碍的,不合理的信念。)

1:“只有我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我才能够拥有成功的事业。”

他一再强调,自己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他所感兴趣的内容和知识。

他认为,这些东西没准将来会带给他更多更好的选择。

2:“个人技能的缺失:比如:缺乏领导力,害怕做决定,尤其缺乏快速,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

所以他通过看大量的关于如何培养和提升领导力以及如何做出正确决策之类的书籍,希望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得以快速提升。

但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技能之后,却发现,自己在工作中仍然没有提高,所以感觉特别困惑。

......

要持续舒服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不舒服

很多人往往看似掌握了一项技能,其实呢,都还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但凡容易掌握的东西就特别简单,而有一些工作需要的核心技能往往却特别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精进去磨练。

就像现在市面上很多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是:需要讲干货,且能够让学员学完立马就能实操,能应用。最好还能够产生价值的。

而这一系列的课程都有着浓浓的套路,比如,一个方法,一个技巧。

老师先呈现价值,第二步简单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展示成果,最后还不忘告诉学员,自己是属于接受能力比较慢,比较迟钝的一类人,自己以前是什么样的?学了这套课程以后,变成了什么样?
而如果像我这样的普通人都能够掌握,那么相信你也一定可以。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

如果一个套路人人都学得会,那么显然它是很难帮助你实现质的的飞跃的。

二:"孰能生巧"可能是个伪命题

提到练习,很多人会想起这么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很多人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坚信只要勤奋,花足够的时间就可以技能精湛,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但它只说对了一半。

重复练习固然是掌握技能过程中的关键,但是这里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重复做:“对的事情”,如果重复的是“错误的事情”然后“重复”只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师在招收徒弟的时候,宁愿对方是一张白纸,因为如果他之前学的是错误的,纠正的过程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比从0开始教还要多。

这里我就不得不强调关于技能提升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即刻意练习。这个理论是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 埃里克森提出来的。

它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的水平是慢慢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可以学习掌握的。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将决定练习的质量和能力提升的速度。

1:模块化训练——拆分成小任务

因为大脑的认知模式决定了我们很难模范复杂的技巧,因此正确的训练方式应该是把复杂的技巧拆分成容易掌握的模块化训练,并通过大量重复练习的方式逐步掌握它们。

等我们按照顺序,依次完成一系列的训练任务之后,整体的技能自然而然也在不断提高,不过,我们用来训练的小任务必须满足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在学习区。

2: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面对任务时,心理上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在舒适区所面临的任务属于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因此我们做起来得心应手,却无法让我们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当我们重复做一些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的事情时会觉得轻松简单,但对能力提高毫无帮助,当我们面临那些远超出现有能力范围内的任务时,就会因为无能为力感到恐慌。

因为处在恐慌区的人也无法学习,只有面对那些稍微高于我们目前能力的任务时,我们才处于学习区,在学习区接触到的,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些新的,有挑战的,却也有能力完成的事情,所以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这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

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刻意练习要在学习区才是最好的。

我的儿子5岁半时。我家住在11楼,每次进电梯,电梯里数字11就在他的眼前,他很容易就按到了,但是我发现他很少主动去按电梯。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同一个小区另一栋的22楼,这时候,按电梯对他来说就有一定难度了, 他需要踮起脚尖,把手伸得足够高,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按到。

同时儿子有个好朋友,住在我们这栋的24楼,虽然24和22中间只隔了一个数字,但由于电梯里不能跳,儿子也就无法按到24楼,每次要去找他的好朋友玩,都会叫我帮他按电梯。

这个故事里,大家能看出数字11, 22和24分别代表什么吗?

其实也就代表了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11楼的舒适区,无论儿子重复按多少次,毫无悬念,他都能够按到,所以他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按。

而22楼在他的学习区,每次他都需要稍微垫起脚尖,使劲往上按,才能够按住。而这样的结果是,有时候他可以按倒,有时候却不能。但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他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几乎接近百分之百。

24楼则代表了他的恐慌区,凭他当时的身高,完全够不着。才试了一次,就完全没有信心按了。所以,他每次都让我来帮他按24楼。

3:获得即时反馈

前面我们讲到拆分小任务,模块化训练,在学习区练习,但刻意练习仅仅确保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即时的反馈。

准确和即时的反馈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让我们重复对的,而非错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依赖教练或者老师给我们反馈,但进入到刻意练习的深入阶段,我们就得依靠自己来发现并纠正错误,这需要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且培养敏锐的觉察力。

只有确保了这三个关键点,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刻意练习,技能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有一句话想和大家分享:

“不冒险其实是最大的冒险。要持续舒服的最好方式就是让
自己不舒服。”但实际上我们总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花最多的时间,却不太愿意待在最重要却把握不大的事情上。(请自行脑补11楼和22楼)

三 :从“知道”到“做到”距离有多远

我们都知道,人在学习新知识和掌握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是存在“高原反应期的”。

不可能一直是高歌猛进的,总会出现停滞不前期(原地踏步期)甚至是低谷期。

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去琢磨和思考,以期度过这个低谷期。

我们在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以后,一旦开始为提升技能爬坡,进步就会进入缓慢期,就是说:一点点小进展都需要花费我们很长的时间,而这些进展看起来并不明显,甚至和过去差不多。

很难持续得到别人的羡慕和表扬,也就是所谓的“要耐得住寂寞”的阶段。

这里,往往就出现了分岔路:有的人耐不住寂寞,马上去做更容易看到结果,得到周围人认可的事情,立马放弃之前的一切积累,重新换一个新方向。

有的人则默默耕耘,持续坚守,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质的飞跃。

我仔细询问了那位来访者,发现他每学习一项新技能,刚开始时总是信心满满,也不断地受到周围人的鼓励和肯定,但往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他遭遇瓶颈期,他就会自动选择换一个技能去尝试,去输出。

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往往是:“你真是多才多艺啊,厉害了我的哥!”

而他也特别享受这种表面的华丽。又不断地学习一个又一个的新技能。陷入这种无限循环的学习焦虑中无法自拔。

他说,画思维导图也产生了同样的困惑,虽然自己掌握了画图的技巧,但是一本书还没有吸收完,又急急忙忙地去研究下一本书去了。

觉得自己一直在埋头赶路,掌握了很多“术”,却没有掌握“道”。与此同时,真正的知识并没有吸收多少,更多地是为了呈现一个好看的结果。

比如,这一年又读了多少本书?又输出了多少张思维导图?

......

其实,通过读书输出思维导图,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

但即便我们知道了许多大道理,从“知道 ”到“做到”这个转变的过程可没那么简单。

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是完成了一个阅读的目标,几个闪亮的数字,而没能实践书中的方法,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阅读就像走马观花。

前两天,我还在和某位密友讨论自己总是拖延,自制力不够强的问题。

然后我们各自根据某本书中推荐的方法共同制定出了每日需要反思的问题,

我俩约定,每天睡前提醒自己反思并打分(1-10分),还要发给对方看,并相互监督。

我的题目有:

1:今天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到更多学习XXX的时间?
2:今天有没有尽最大努力做到面对父母和孩子时,足够耐心,避免发火?
3:今天有没有尽最大努力控制刷朋友圈,耍手机的时间?
4:今天有没有尽最大努力限制自己吃甜食?

......

“尽最大的努力”更加强调了全力以赴,让你把目光始终放在努力践行上来,而不是只关注输出结果。

自从进行了这项实践,我发现自己的拖延症改善了好多。

个人以为,学而时习之。就是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将书中的理论付诸于实践,把“知道”往“做到”方向转变,自己才会有所成长。

当你从书本上学到一个新的认知时,如果只注重表面的华丽,不去应用,不体现在行动上,那么从悟到变成做到,这个认知始终也不会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

就像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知,不亦乐乎。”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习”不单单只是复习,虽然我们有一个记忆曲线叫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但这条记忆曲线能解决的仍然是我们记忆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我们得不断刷新“新知”,通过实践和应用夯实“旧知”,争取两手抓,两手硬。

The End!

本文作者:紫柠檬Nancy,自由职业者,生涯规划咨询师,一名感性自律的狮子女,热爱跑马的80后二胎妈妈,愿意和你共同探讨生涯困惑,帮助更多的人找到方向,实现自我价值,让你的人生进入正向循环!

(微信公众号:紫柠檬Nancy的成长践行空间,欢迎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