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鸡汤满满,热血沸腾,网上立刻下单了一个成长类评价极高的书籍。
书隔日送到,激情还在燃烧。
我简直一刻也等不及,拿起我的记号笔,开始在书上画画点点,打开我的笔记本,每张都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当然,最后也忘不了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一是炫耀二是提醒。
好书,真是好书,好道理,真是好道理,好方法,也真是好方法。那书仿佛是热油浇到了我的热情上,也仿佛我学完就能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恶龙。
于是乎,我写文章发表心得,收获朋友点赞与好评,即使我投稿不成,也只能说编辑太low。此刻,我的成长最重要。
很快,我为了犒劳自己,喝了顿大酒,荒废了一阵,一晃月余,我又重新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对未来的期待,而我的期待,这次又落到了另一本成长类书籍上,因为这是新出的,大咖推荐的,无数人好评的。
这一次,我还是从第一页看起……
我的如此经历,成了固定的循环,鸡汤-热血-冷却。我不是说鸡汤不好,它能让我在一段时间兴奋起来,也不是说冷却不好,它能让我更清醒的思考,我只是奇怪,为什么每次都要重新开始,那密密麻麻的笔记,那斑斑点点的书籍,那往日的感慨和赞赏,怎么都像是另一个人做的事,我完全不记得里面的任何内容,只剩得我该如此却没有如此的尴尬。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有人固定的要给我的记忆清零,难道成长就是如此反复,难道我等屌丝就是永无出头之日么?
不知你有没有荡过秋千,想要荡得很高,一定要满足两个要素,一是到达目前的最高点后,要回荡,二是再次出发的时候,要借力,更要加力。
在成长中有一个词语已经习惯到无视的地步了,积累。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积累没有成长。学习和荡秋千一样,有挫折有退缩很正常,这甚至是成长到下一个巅峰的必需,但一定要做到的是,重新发力时要借力,而不是重新开始。每次都重新开始,不从自己的积累开始,就好像每次荡秋千都找一个停在中位的秋千一样,力再大也不能一次到达最高点。
就像我现在,每天写千把字,看起来像是在成长的路上不停的努力,也确实很辛苦,每天憋出来的1000个字,不能都像我这段这么注水,但若说今天的文章和昨天相比,又有什么进步了,实在谈不上。我多么希望技能的训练像打游戏一样,能够随时存档,想开始的时候读档继续,啥也不耽误。可惜的是,人生像游戏但不是游戏,最起码的S/R大法不能用。
那我总得想个办法吧,不能让过去的努力白费,也不能让自己随时被清零啊。
办法也不能说没有,这世上也是有人成功了啊。当然,苦哈哈的每天写1000个字,我相信在很远的将来,也是能提升水平的,这铁杵的功夫见效虽说极慢,却也总是有效,可我已经40岁了,我等不了,我必须找个更为聪明的努力办法。我不是要快速成功,我是要快速入门,快速进步。
于是我想到了工业指标,在工厂里,进度表是有明确显示的,完成到了多少,能够一眼就看到。那我的技能训练能不能加个计量呢,比如一篇文章里,排比句不少于5次,对比说明不能少于3个,观点和故事的关系要1:1,每个观点都要运用比喻,等等。这样的计量虽说匠气重了些,可胜在可衡量,有反馈,有努力的方向,比我这么傻傻的写着,总想着有天小宇宙爆发,被天上的馅饼砸到,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来得好。
于是,方法很明显。就是按照如何判断文章好坏的标准,按照spenser的写作指南,在写作的时候,脑子里就存想着,我现在在写标题,标题的好坏由什么判断的,我现在写开头,我要金句开头,我的文章主题的金句会有哪些,我现在写结尾,结尾要金句,还要激起情绪,最好还要呼应开头,如是种种,就是写作的时候存着写作的框架,下笔的时候知道自己的目标,这是我等写作初学者的起步,也一定会有一定的进步。这也是水磨石功夫,却知道自己在磨石,比蒙着眼睛的驴要好太多了。
我举了写作的例子,因为写作主题确实不太分明,受众读者分类也太多,当然其他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此的,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文科还是理科,总还是有个度量衡的,这统一学习的度量衡,也许才是我们走向强大自我帝国的最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