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勇问我:“为什么浙江几乎全省都说吴语,而江苏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说吴语,却非要叫吴语而不叫越语?”我笑了笑问他:“你说的越语是越南话吗?”他说:“当然不是啦,浙江以前不是越国吗?”我喝了口茶悠悠地说道:“其实越南人说的也不是越语,而是京族语,京族在中国尽管只是一个少数民族,但是在越南却是第一大族,所以他们的国语是京族语。”
“至于浙江人为什么说的是吴语而不是越语,那是因为中国的方言里就没有越语这一说。”他有些奇怪:“浙江不是有越剧吗?为啥没有越语?”我接着回答他道:“中国的所谓七大方言,是就汉语而言的,所谓汉语就是指汉人的语言,我国的七大方言区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主要是针对汉字在各地的声腔发音的不同作出区分而划分的。至于为什么没有越语,大致是以下几个原因吧。一,汉字汉语的称谓首先是来自我国汉朝这个称谓,所以命名方言名称首先要符合汉朝的正统传承,而中国自秦统一六国建立帝国起,每个朝代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了华夏正统,是继承的前朝正统,皇帝也是天选之子,称为天子,是奉天承运皇帝,这个说法起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所以很多习惯也就要承接于周朝的礼法。周朝人把越人称为山越或百越,并没有把他们归于正统,所以这个越字当然不会被后来的汉人归于正统,所以就没有了越语的说法。二,所谓的越国,并未经历任何正统王朝的册封和认可,尽管越地建立的很早,自从大禹之子启打破禅让制,建立家天下夏朝,传到第三代仲康时,由于迷恋狩猎游玩,国家被后羿所灭,子孙几乎被杀光,后来少康中兴,重新建立夏国,为了避自己所经历的危险,于是让自己的庶子无余留驻在会稽山大茅峰下,依山筑城,守护大禹的陵寝,这便是越国先祖的来历。由于并未授予筑郭封爵的特权,所以安然经历了商周二朝而未遭杀戮。周武王伐纣成功,分封天下,把长江东南的地区都分封给了泰伯的子孙,称为勾吴,把那片地域称为吴地。所以那个时候吴往北往西是以长江为界,而往东南方向是无界线的,只要吴王愿意且有能力,可以一直打到海边。但是由于吴王并非泰伯的亲生子,原因是泰伯没有娶妻,只是把弟弟仲雍的一个儿子收为了养子,传袭香火。所以在爵位上只给了一个子爵,这是翻遍史料周王分封的唯一一个子爵。而把仲雍的嫡传曾孙子分封在了虞地(今山西平陆,传说那是舜帝姚重华接受了尧帝的禅让,把国都从山西太原的唐都迁徙到了虞地,建立了虞朝)建立了虞国,爵位是公爵,是周分封的诸侯里为数不多的公爵之一,周公旦被这么器重,也只给了侯爵。勾吴的子孙世代管理着吴地,刚开始还励精图治,把疆土往南边扩展到了今天的福建中部、江西全境以及湖南的部分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诸侯对勾吴越来越轻视,诸侯盟会再也不邀请吴王参与,甚至连天子继位、祭天封禅这样的大事,都不再通知吴王参与,齐鲁晋宋这样的大诸侯干脆不认吴王出自正统,称他们为荆蛮,这对吴王几乎是致命的侮辱,所以到吴王梦寿时期,吴国几乎放弃了对钱塘江南岸的统治。一心只想和中原诸侯别苗头,期间还和同样不被中原诸侯认可的楚国大打出手,还打赢了。这个时候,无余的第38代孙允常乘机做大,侵吞了吴国钱塘江东南部一带的土地,建立了越国,当时的国土面积也就现在的浙江绍兴市区,允常的儿子勾践又把国土面积扩大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并且渡过钱塘江占领了今天的浙江嘉兴地区。这个时候梦寿的孙子阖闾已经杀死了他的堂兄弟,自己登上了吴王的位置,领兵和勾践在嘉兴大战,被勾践用毒箭射中脚趾而亡。他的儿子夫差在现在的苏州西山打败了勾践,并把勾践活捉为奴,勾践为了活命,以治病为由当着大家的面,吃夫差的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会稽山。十年后,趁着夫差北伐会盟,国内空虚占领了吴都木渎,并杀死了吴国储君。吴国国力再未恢复,夫差自杀,吴国被灭,越国趁机又占领了吴国尚未归还给齐国的土地,把国都迁徙到琅琊(今天山东的临沂,原本是齐国国土),并且逼迫周天子对其分封,认可他的诸侯地位,周天子迫于无奈给了越王一个男爵的爵位,这是周王朝分封的最低爵位,夫差也是历代周王分封的唯一一个男爵。与其说是分封,不如说是侮辱。由于越王打破了春秋诸霸只把对手打服而不灭国的传统,所以在诸侯国内也未得到认可。再加上他吃屎求生的劣迹,同时也从来没有被历代史学家认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剧作家曹禺帮他平反以前,勾践在历代史书里一直是个笑话般的存在,再加上他建立的越国只存在了不足百年,所以越国也一直不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认可,而方言的分类是明朝朱洪武干的事,所以理所当然的没有越语这个说法。不但没有越语,就连上海人意淫的吴语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也不存在,而叫苏淞嘉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