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会儿,同桌喜欢看韩寒,教科书旁总放着有一本《三重门》,我呢,却是一本《雪山飞狐》。后来他又看郭敬明,而我有一本《三少爷的剑》。
关于读书,谈读书,我知我并没有什么资格,因为读的太少,太浅。也没什么独到的见解,更别谈有什么好的方式方法与诸君分享。但我听闻有人说,一个人需要在不同时期释放自己的内心,不管好与坏,总是可以反思和借鉴。
上学时,读书大多杂乱无章,古诗词通常在语文教科书的课本里,这包括文言文,文章佶屈聱牙,光读也都费事,每每还要整篇背诵,在那个时候,还真不是特别喜爱,这也在多年以后,给予关于诸多写作上的阻碍,也包括读一些旧白话或半文半白的书。
鲁迅的文章大概是我在教科书里看的最多的,印象也最为深刻的,鲁迅的文章属于旧白话,不管是从三味书屋到少年闰土,还是孔乙己或阿桂正传,都说鲁迅评判,文字犀利,狠绝,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又比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类比拿出来的总是一些特别,每个人看待鲁迅都不同,我一直觉得鲁迅是可爱的,这我我读他的感觉,既是对一群人横眉冷对,却又为一些人甘为俯首。这不是可爱,是什么呢?我以我血荐轩辕,首句是灵台无计逃神矢,什么叫灵台无计,说明什么,心里没招啊大白话,这不是可爱又是什么?
回过头来,中国古代文字文体最考究的可能是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像是一道道的工序,了无新意,毫无内容。与之相对的,中国古代诗词集大成者,可能就是宋词了。而宋词里苏轼可谓是独树一帜。读词,不读苏轼,那怎么能谈的上读过词,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好词人,我并不一一提及。
苏轼的词太好,好像每一首都很好,要是拿另一人作比较,也只有李煜了,李煜的词也非常好,但不及苏轼,李煜的词忧愁,比如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苏轼写的就是,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李煜的忧忧的柔弱,苏轼的忧忧的苍劲。
小说,当然在我们成长的年代,读的最多的便是武侠小说了,读射雕英雄传,知郭靖杨康,当然是根据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自此延伸出,宋辽澶渊之盟后相持不下的一百多年后,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后灭北宋,徽钦二帝北上。康王赵构迁临安,建南宋。蒙古西征,灭金,伐宋,郭大侠守襄阳,金庸先生写为国为民此为侠之大者。这段一直从射雕写到神雕才算完结。金庸先生是行家里手,写武写侠,写情写义。写历史亦写江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