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仪式感无用,也曾天真的认为只要想学习,在哪儿都可以。
然而,越来越觉得,学习也需要仪式感,最少也要有一个舒心的地方,可能越老越矫情了。
学习的地方很难挑,单纯的舒服,并不能够,这样最后就会变成颓废瘫。
舒心,要的是那种,心灵,精神上的契合。(突然高大上?)不一定是最舒服的,但真的找到时,那种很满足的心情可太棒了。
在学校的期末周,每天提前一天和舍友网上预约抢喜欢的座位,第二天走出宿舍门,吃一顿饱饱的早餐,放好书包接一杯温开水,开始一天的精神遨游,中午吃个午饭,回去宿舍或者就在图书馆的座位上,睡一个俩个小时,继续一下午的奋斗。到晚饭点,吃过饭后慢慢返回图书馆,散个小步,唠个小嗑,再迎接晚上的头秃。听到闭馆的铃声后,感觉这一天都完美了,满满几页的笔记,没电的手机,(因为看PPT!听歌)喝空了的老年保温杯,还有一点点饿的胃。带着腰酸背痛的自己,慢慢晃回宿舍,扒拉点零食,宿舍唠嗑,洗漱上床,抢第二天的座位,开始与手机的交流。这样的考试周,其实也不错。
在家的考试周,其实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考试,怎么考试,就佛系的预习吧。大多数时候是不想行动的,在家虽然舒适,但不是个学习的地方,总是拿不起笔,静不下心。吃胖吃胖还在继续,胖也阻挡不了吃吃喝喝,胖也不想动。
我没有脖子,我没有腰,我就是个,煤气罐罐。
现在就是好想去学校啊,去宿舍避暑避蚊子避人,管它避啥,能不能让我去嘛,在家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