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仅十五岁的优秀游泳运动员任以平,将从上海出发,泅度东海,直抵长崎。”
新闻就是这么简短,却真是爆炸性的!几乎全国报纸都把它登在头条,有些还把它加上花边框框儿。但是没有一份报纸能把这条消息再增加一个字。
人们记得,当年游泳健将们横渡著名的英伦海峡,曾经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英伦海峡仅 仅二十七海里,而从上海到长崎间的东海呢?蜂飞距离就是四百三十二海里,正好等于英国 多佛尔和法国加莱间的距离的十六倍!更不用说,在这遥远的海程上,风急浪高,历来是台风肆虐之地。什么运动员敢于在这样的海面上逞英雄?何况这个任以平,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十五岁小娃娃,既非奥林匹克金牌的获得者,也未曾打破过任何一项游泳世界纪录。即使在体育界,人们也纷纷互相询问:这个任以平,是从哪一个少年体校蹦出来的?又是哪一位名教练暗地里培养的高足?
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啊!
几天之间,通讯社日夜不停地接到一个又一个电话——从全国各地、从世界各大城市、 甚至有远自南极洲打来的。操着各种语言,口气也各式各样,内容却几乎是一样的:
“请报导具体内容。什么时候出发?谁主办这次表演?需要进一步了解,应当跟谁联系?”
这是一阵真正的新闻台风。只有台风眼里是出奇的安静。头发斑白、举止从容的通讯 社卢社长正在他的办公室里,和一个年轻的、瘦瘦的、模样儿有点调皮的女记者于晓玲谈着话。
“别着急。就是要注意新闻效果——这可不是一般的体育表演呐。”他慢条斯理地说。
女记者差一点儿没蹦起来,她的两把刷子似的小辫儿直晃悠:“可是,新闻的三要素……”
“我们这不过是……露一点点缝儿,”卢社长微笑着说。“下一步,要由你去采访了。”
“我?”于晓玲瞪大了眼睛。
“是的,你,而且就是你一个人。”卢社长用一种不容分辩的口气说。“你准备准备,立刻飞上海。你要跟随运动员的护航船出发,随身带一部录像—传真机,一部无线电话机。社里会指定一部专用电脑,随时记录你发回来的报导和图片……”
“可是,我到了上海,该去找谁?”
卢社长递给她一张窄窄的纸片,上面写着:
“上海大厦1121号,游泳教练苏如祥。”
“苏如祥?”晓玲寻思着,轻声说。“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游泳教练。”
“别管他。你就准备动身吧,乘明天早上第一班客机。”
“是。”于晓玲准确地回答。她的惶惑和不安逐渐消失了。她模模糊糊意识到,这次采访将是一次极其有趣的旅程,会有许多不平常的新鲜事儿的! 而且,而且,这次泅渡东海的壮举 一定轰动了世界,说不定有多少外国记者正在早请签证到上海来呢!那就需要施展全副本领去抢新闻啰。
刊登于1981年《科幻海洋》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