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香又甜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还记得这首歌吗?小时候我们学过的,这个老红军爷爷为孩子们打好月饼就躺下了,孩子们都以为爷爷是睡着了,他们不知道爷爷其实是长眠了,故事里有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吃月饼的快乐,还有爷爷长眠的令人难过伤心,这首歌和那时的岁月,还有过往的很多个八月十五都被记忆收藏。
今天,2017年10月4日,又是一个中秋节,这个中秋和国庆相携而来,于是我们有了一个“长长的假期”。
我的老家包头,每逢初一、十五城里都有庙会,最热闹的就数北梁的吕祖庙庙会(吕祖庙也叫妙法禅寺),每到庙会这一天,庙前这条南北向的街上就会热闹非凡,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看的,卖的东西各种各样,距离吕祖庙还有四五百米开外的路口(西格外)开始,就满是人了,有上庙的,有摆摊的,有讨价还价的,有看热闹看新鲜的,顺着人流慢慢向前挪动,边走边一家家的看过去,看到有中意的就蹲下来,在摊位前拿起这个看看那个,可以问东问西还可以挑挑拣拣,或是干脆只是觉得有趣看个高兴,拿起来问完不买就被摊主冷眼相待的情况是再不会有了(我小时候的年月这样光看不买 还真是要被骂的)。
这一路走上去大多数人都会有些收获,有的买个削皮刀,有的买件衣服,有的买水果,有的买小吃,还有的买些平日里不好买也不好找的小物件,我的收获是一块磨刀石,看形状像是鞋刷,但中间刷毛的部位镶嵌的是磨刀石,它有两面,一面是粗糙的一面是细腻的,这个小东西虽不精贵但存放方便还精巧,挺有趣的。类似这种小东西还有好些呢,你只要不着急慢慢走慢慢看,总会发现几样。
在人群里挤着,耳朵里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吵嚷着,再偶尔淘些不期而遇的小东西,这庙会的乐趣你就得了一大半了。
顺着这条路继续往北走,过了一个小十字路口就到能看到吕祖庙了,门口的人更多了,要想进去庙门那是要花点功夫挤一挤的,进去之后就是扑鼻的香火气息,人们烧烧香,磕个头,或者只是来来回回的看看参观一下也可以,但是大部分来的人都是不肯空走这一趟的,进去后磕头求些家宅平安,健康事业之类的也是再平常不过的。有些人通常不会带孩子进庙里,民间的说法是寺庙内虽然佛法威严,寺庙围墙外却冤魂围绕,孩子能看到另一个世界,火焰也低,容易被侵扰、或惊吓,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也不必较真,其实孩子进去总是跑老跑去玩闹,而且人太多,空气不是很流通,对孩子来说倒不如在外面玩玩更有趣。
在吕祖庙对面,就是近几年以原有古迹为中心建的乔家金街,就和电视剧里《乔家大院》一样的,是按照当年乔家建筑的风格而建,这条街向东延伸,一式儿的青砖青瓦,斗拱飞檐。靠近吕祖庙的这一头有一片空地,空地上有孩子们最爱的小吃摊---茶汤,小米磨成粉,佐以红糖、芝麻、葡萄干等等,以开水冲泡,热气升腾并带起一股米香味,一碗吃完总要把碗刮得干干净净,然后咂嚒着阵阵香味心满意足的离去。
大大的铜壶,长长的壶嘴,幽幽的香气,不只是一碗热乎乎的吃食,还蕴含着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那时候的茶汤就是小孩子的琼浆玉液,淡黄色的小米面配上一大勺红糖,搅拌起来,小口小口的吃着,慢慢的品着,生怕美味一下子就没了,如今只要见到了茶汤必要来一碗,为的是找寻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和去而不返的岁月。
今天的庙会上还有一样不得不提---月饼,包头的月饼不同于其他地方,用面粉、胡麻油、红糖为原料烤制而成,作坊可以依顾客口味不同,调整材料所占比例,爱吃甜的就多放糖,还可以加入杏仁、瓜子仁,于是卖现成月饼的就有好几种口味供顾客选择,或者是作坊现定现做。
将近中午人们开始散去,一上午的热闹渐趋平静,逛庙会的人们,摆摊的人们,离开了这个热闹所在又去往另一个温暖的去处,八月十五月圆人团圆!
----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吕祖庙街,始建于清咸丰末年, 起初只是一个简陋的小庙,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庙号“妙法禅寺”,过去曾被称为包头“十大寺庙之一”。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名慈云寺,是佛教寺庙,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清末宣统年间,道人郝祥麟重修,改慈云寺为道观吕祖庙。
近年来经过多次修复和扩建,现已成为包头市重要的旅游参观景点之一。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