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作的习惯受教科书的影响,总是会构思和立意,这是需要摆脱的。要摆脱故事思维,就要摆脱这种预设。
一切都是从意象开始,意象是开始,是过程,也是结束,是全过程的。意象不是用来涂脂抹粉增添色彩的,它不是工具。
故事思维是难免的,但是要摈弃,故事是结果,没故事也是结果。对故事思维要放下,甩掉包袱前进。
作品中有生活的原型,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写作时,意象和这个原型是无关的。
意象的种子是自己生发的。所以它是生命的凝聚。意象中的父亲并非父亲,母亲并非母亲,张三也不是张三,老槐树也不是老屋门前的老槐树,困在生活之网中,就无法进入意象之网。写出来的东西只有个别意义,不具备普遍意义。你的生活小圈子,喜怒哀乐,凭什么让别人感动呢?
意象自己不生发,哪里有生命力呢?精气神也就没有了嘛。
初始意象和体验,是一个东西。可能一开始不好掌握。
初始意象,由意象的感受来推动。这时候体验还不太能跟上。操作多了。初始意象出现,有感受了。体验要附带上去,作为背景,作为背景音乐。
这样分两步走的。比较好掌握一点。一下子上去那么高的境界,做不到,所以这样分解。
这种生命力是人人都有的,你的意象牵动他人的意象,这才上升到人类层面,才是真。
写实会限制自己,必然限制读者。一个孤立僵死的故事,指望能深入到精神层面,并触动他人,是一种虚妄。
意象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镣铐,心灵才自由,否则自由是空谈。
自由不是想象,在时空中想象是妄想。一个身处牢笼的人,凭什么说自己心灵自由?那意味着心灵朝向永恒和无限。如果一个囚徒说自己的自由是等自己出去后,要大干一番,看守的呵斥会让他立刻让他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