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逻辑
每一个情绪行为的背后,都具备着人类作为生物个体的一条最简单的决策逻辑,都有着最直接的保障个体生存利益的生理意义,和动物的情绪反应没有差异。
惊讶了,就要多看多听多感受,用以判断刺激源的利与弊;(瞪大眼睛)
厌恶了,就要远离或者排斥,用以减少和阻断负面刺激源的持续影响,但不值得战斗;(《掌控者》中提到:心怀厌恶的人,都有自上而下的心态。)
恐惧了,就要躲藏或逃跑,保证在无法战胜的前提判断下,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愤怒了,就要动用体力和脑力去斗争,消灭和减少刺激源对自己的利益威胁;
悲伤了,就要接受这个结果,不再无谓地浪费体力和能量,放弃对结果的挽回;
愉悦了,就花费好大的能量来笑和兴奋,尽快平缓积极刺激带给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
二、为啥要有基线?基线如何获得?
基线是一个人在轻松或者独处时的样子,包括面部表情、呼吸、语音、包括肢体姿态等。如果一个人正常微笑时嘴角是斜的,那么这就是判断她的基线,不能说她在不屑。
无论是平静态基线还是情绪态基线,都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头和下巴的角度;表情的五官形态和位置;呼吸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和音量;脊柱弯曲的形态;手的习惯性位置和动作;站姿和坐姿;双腿的姿态和角度;有没有突出的常态动作,比如抖腿、晃脚等等。
三、人类的表情分三类:社交表情、情绪表情和生理表情。
1)社交表情千差万别,有意为之,不能作为分析真是情绪的依据;(如总统演讲的表情可能是有意识训练过滴)
2)情绪表情的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器官形态组合特征,微表情也符合这些特征,只是形态幅度和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别而已;
3)生理表情则只有三种:享受、痛苦和性高潮,性高潮是对前两者的整合表现。由生理状况所引发的表情,形态幅度一定是极其饱满的。非常爽的享受、非常吃力的痛苦、非常疼痛的痛苦,以及非常纠结的性高潮,具有相同的表情形态——眼睑闭合、眼轮匝肌收缩,颈阔肌收缩导致嘴角向两侧水平方向拉伸,降口角肌收缩导致嘴角向下拉伸,降下唇肌收缩导致下嘴唇下移。
四、安慰反应
两个必要特征,一、动作和言语表达无关,没有辅助表意功能,二、动作能够让行为人自己感到舒适。
经典表现:说错话之后的掩口,支支吾吾的时候揉鼻子,紧张期待时的搓手。
1)视觉安慰:
A视线转移:负面刺激源+视觉逃离的搭配
当遇到刺激源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如愧疚、心虚、尴尬或者恐惧时,往往会将视线从提问的人或者其他刺激源(如案发现场照片)上移开,转而看其他地方,甚至转移方向之后对焦失调,短暂失去心理防御能力。因为视线的转移,安慰自己的心情。不一定要到罪恶感或者恐惧感那么强烈才会出现视线转移,即使是没兴趣或者不在意,也会使用视线转移,来让自己不那么无聊。
B看向能使被测试人感觉舒适的目标。如亲人。
2)说谎是否会视觉逃避?分情况。临时编造谎言,怕对方戳穿,都会出现实现转移。如果行为人是有备而来的呢?如果他事先已经准备好了要说谎呢?他会有计划地实施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他会希望看到自己的谎言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希望观察到提问人的反应,进而做出下一步欺骗的努力。
2、听觉安慰
人感到紧张或者不适,可能会自动调用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音乐旋律来自我调整,例如哼歌、吟唱、颂唱、嘶吼,或者吹口哨等,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的状态、改善心情的目的,这种反应被称为听觉安慰。而且,唱歌、哼歌或者吹口哨的时候,还能够同步调整呼吸的节奏和力度,这对于获取安慰而言,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出现通过听觉安慰来自我调整的现象,说明行为人所感受到的不适还处于初级阶段,非常轻微, 主动的调节行为也属于大胆而无所顾忌的直接执行,并未进入不安和害怕的阶段。
3、口唇安慰
面临压力:针对口腔和嘴唇的行为进行自我安慰,像吮吸手指、咬指甲、咬铅笔、吃糖果,以及吸烟和吞咽口水等。因为这些动作可以通过口腔或相关器官来告知自己的神经系统,“不要怕,没关系,我在吃东西了”。
A 在感到不安的时候,嘴唇会容易变干燥,因此会出现舔嘴唇、抿嘴唇或者牙齿轻咬嘴唇的相关反应。缓解嘴唇不适,改善整个神经系统的状态,获得很大程度的安慰。
舔嘴唇:发生在负面刺激之后,或者出现在讲完一段可疑的话之后,则值得怀疑。Eg.让青春敏感期的人介绍喜欢的人的特征时,这个动作用的特别多,因为:喜欢和被喜欢的关系中,喜欢他人的人的心理状态相对处于弱势,承认这种喜爱的感受就更加加剧了这种弱势。
B咀嚼和咀嚼的变形动作:磨牙、咀嚼(一般是口香糖)和咽口水。有条件的话,吸烟和喝水也可以被允许。被测试人在遇到为难的问题时(需要说谎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磨牙的动作。受到负面刺激后,磨牙或者加大咀嚼口香糖的反应,试图以此缓解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犬牙之间的摩擦,传递给中枢神经的潜台词就是:我是捕食者,我在撕咬猎物(食物),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掌控中,我处在强势地位。
C吞咽口水
整个吞咽动作还是比较复杂和费力的,因为它牵扯了口腔、舌头、喉咙以及你感受不到的食管的多器官运动。被测试人在受到负面刺激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通过这组复杂动作来获取安慰。关注时机:1)听到重点问题后,2)准备回答前,3)回答之后。以下几种情况值得关注:1)吞咽时间间隔不长,不符合生理,可以确定是安慰反应;2)唾液分泌增多只有在松弛的时候才能出现,如果紧张、兴奋、或者神情激愤,那么应激后的吞咽属于唾液分泌减少导致的口渴感,可以疑似安慰反应,映射紧张状态;3)讲话前吞咽:紧张,讲话很短吞咽:安慰反应,紧张。
4、肌肤安慰
A 头发和头皮的安慰
尴尬:挠头皮,对头皮的安慰。
发型:男生、女生都通过整理发型,进行自我缓解。
女性独特的安慰反应:双手把脑后的头发束起,向后撩动,甚至重新整理一遍发辫,以缓解情绪,自我安慰。心情慌乱。
B、针对面部器官的
主要表现有:轻抚额头或脸颊、揉鼻子、摸耳朵、摸胡须、摸嘴和摸下巴、搓脖子等。
针对这个区域的肌肤安慰动作,可以直接改变神经系统因受到负面刺激而产生的紧张,如果动作力度稍大,还可以缓解血压的上升,进而快速让自己从过激的反应中舒缓过来。与其他安慰反应所不同的是,这种安慰效果,不光是基于暗示,还的的确确基于客观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