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吗?
这个命题现在再次提出来,读书改变命运似乎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成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的首选城市,因为这里机会多,就业范围宽,当然昂贵的生存压力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前段时间深圳市中心炒得火热的6平方米的房子卖出了88万的天价。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些财经节目说,这些情况是正常的。深圳这几年的房价连关外像龙岗都差不多达到了5.5W一个平方。不过做为了一线城市来说,最贵的还是上海,上海的平均房租达到了差不多五千左右一个月。一个月薪1.5W的中产阶级,工资的1/3就差不多要交给房租,生活质量怎么能有保障?
大学生成了民工价,甚至工资水平比那些熟手技工要低得多。不少人就开始质疑读书的价值。来说说我自已的经历吧。我是2000年读的大学,说是大学,其实是一个中专学校第一次开设的一个新鲜而又冷门的专业,叫物业管理(补充说一句:因为就业情况实在太不咋地了,后面我们这一个专业开了两年就直接取消了)。我们那一届开了两个班,那个年代是扩招的第二年,生源实在多得很,这个专业招了快120多个人,一个班分了六十几个。半个月的军训以后,有十来个积极上进有想法的转到学校的电子工程专业了,说句题外话,电子工程专业还是要肯定一下的,专门为华为,富士康,还有当年一些很红火的电子厂输送储备干部的。
我读大学没学到什么,唯一的爱好就是读英语,做为当年一个哑巴英语的爱好者,顺利的通过了四级考试,还差一点就通过了六级考试。我们那届唯一通过六级的那个女生,毕业后在长沙待了半年,也一头扎进了深圳这个城市。在深圳主要做进出口跟单工作,利用手里有国外客户资源,慢慢的自已做起了对外贸易的生意。83年的她,现在在深圳蛇口有一套80平方的房,还在龙岗有一套130平方的大房,用她的话来说:“我真的是穷,月供将近五万了,不过这两套房,也让我差不多身家有一千万了。如果哪天真的不想待了,我就把这两套房卖了,直接去长沙,那我得有多豪。“我们这些吃瓜的看客也只能呵呵两声了。
我的工作也一直都跟英语有关,做制鞋行业的我,参加过广交会,不过口语这块比较弱,没有机会出国去参加一下米兰展或者加达展。但还是一直都是在有中央空调的电脑桌前,给全世界的客户写写邮件,推销一下产品。虽然钱不够买房买车,但还是够体面地养活自已。当然喽,也必须说一下我们的工作环境,以前在东莞都是进的大公司,做的都是一些国际上的大品牌。来了广州,公司的规模明显就不如东莞了,广州也算是一线城市,寸土寸金的商区,老板都是会利用到每一个角落。第一代做鞋发家的老板,都是学历不怎么高,我在广州的好几任老板学历都不咋地,都是靠能吃苦发的家。有一个四川的女老板,曾经没事就骂她那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姨夫,你们还大学生,也就这素质?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是否有房有车。《天下无贼》里刘德华扮演的小偷对着守门的保安说了一句:”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不能否认这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有房有车会让你立马就身价倍增。
以前读书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的社会给读书赋予了太多的功利性。”寒窗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现在社会回归了它比较理性而又务实的一面,学历不代表能力,只有把知识真正的转化为能力才能获得成功。不可否认,读书成了获取知识最快捷的来源之一,当然,更重要的见识,除了来自书本,更来自阅历。(这些年你的气质:包含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读史可以明智,让人明白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读散文诗歌,领阅文字的美好,任自已的思想在文字里驰骋;读专业书籍,可以提高你的专业技能,让你获取更大的成功;读一些生僻而又冷门的书,挑战你的舒适区,与大师们一起寻找共鸣。
我们生活在一直越来越浮躁的社会,不能因为某些名校的学生混得不好,或者某些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就直接得出一个读书无用的结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读书,举个现在朋友圈里用得比较多的例子。当看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读过书的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面对着风景,来一句:”哇槽,真他妈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