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够为这个行业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尽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削减自己的职能,鼓励每一个下属尝试没有主编的媒体形态,配合技术部门创造不需要主编的生产流程,直到让自己这个职位的市场价值归零。by 陈序
关键词:主编本位、个体私有化、新媒体
作者:谷朋
《主编死了》是一部以传者为核心的主编本位意识的“消亡史”。
陈序表面上是说作为工业化媒体权力核心的主编的命运,实际上在探讨工业化媒体之后未来媒体的发展生态和物种样态。
他认为,并不是物理的产品形态改变击垮了这个行业,而是工业化媒体依赖的编辑模式已不可持续。
不是所有主编都有身份焦虑
媒体形态经历了由前工业世界的原始自媒体、君主授权的官办媒体,以及工业化媒体,再到现在的新媒体的变迁。
相应地,主编的身份、地位和命运也在变化。
在前工业化世界里,活跃着原始自媒体和自主编以及君主授权的官办媒体和钦命主编。原始自媒体和自主编集表达权力、内容的个人生产能力和内容生产规模化能力于一身,出身和阶级决定谁可以“合法”地发表看法。而君主授权的官办出版物和媒体,是君主意志表达的一种工具。
到了工业化媒体时代,主编以“职业经理人”的面目出现。主编的焦点在于影响和控制,通过“分配公众注意力”和“沟通信息不对称”两项权力。作为知识精英的媒体界代表,他也是公民行使表达权利的代表。作为受雇的职业经理人,他要为股东、资本或媒体主服务。
在陈序看来,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主编”。
不可避免地,主编要面临职业经理人和公共利益代言人双重角色带来的身份困境。工业化媒体资源稀缺和公众利益诉求的分歧,以及人工决策机制和工业化生产方式都使注意力资源的错配成为常态。
“主编本位”意识正在谢幕
新闻是一门生意。在陈序看来,追踪工业化媒体从信源到受众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了解这门生意:
①发现:工业化媒体时代,只有媒体“发现”对象,对象才被发现,这一发现需要高昂的成本。互联网时代,新闻则由受众“发现”。
②定义:“定义”是工业化媒体运营的内生需求,带有强烈精英主义色彩,起支配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是主编的权力。工业化媒体围绕“定义”展开的竞争,如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③呈现:工业化媒体在“呈现”环节会受到材料、技术水平与工业生产模式的约束,无法实现任意多样或因受众个人而异的“呈现”。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不可修复的巨变。
④到达:工业化媒体在“到达”环节花费的成本,与物流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到达”也是工业化媒体控制最弱的环节。
这门生意里,主编负责最终“定义”前端的“发现”,并保证经“定义”的“发现”得以恰当“呈现”。这是工业化媒体的核心资产,媒体品牌的形成就源于其各个环节的长期积累。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内容生产模式,重构了发现、定义、呈现、到达各个环节:
“免费”是工业化媒体“发现”和“定义”环节内容生产能力的价格替代者;“新体验”是针对“呈现”环节的工业制造能力的产品替代者;“大数据”是针对“到达”环节销售广告能力的渠道替代者:“新品牌”是第四替代者,也是最后被替代的。
而个人实现自我表达权力的能力增强,个人内容生产能力普及,也使工业化媒体垄断优势的市场条件发生变化。伴随其信用值的降低,主编正交出权杖。
整个互联网都是新媒体
互联网市场的入口分销能力大大加强,决定了媒体“呈现”和“到达”方式,决定了受众的接触与获得方式,进而决定了需求。
陈序认为,决定未来的四个基本“物种”分别是:
依托于开放的大流量平台的新媒体;
商业或非商业利益主体自建自营的媒体;
垂直利益市场中高能耗的专业化新媒体;
复兴的自媒体。
在他看来,整个互联网都是新媒体。这得益于两个新特征:偏好还原和需求自由化。
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完成一个工业化媒体所做的一切:发现——定义——呈现——到达,修复了工业化媒体的基因,不再产能过剩,不再有角色冲突与身份危机。
而未来偏好选择和议程设置仍是传播过程的核心机制,仍然需要代理,只不过,代理人不再是主编。偏好选择的新代理人是预置代码和会学习的程序;议程设置的新代理人是受众的熟人或可信任的陌生人——意见领袖。
交出权杖的主编,会褪去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回到业余,做回业余的知识分子,建立在更广泛共识基础之上的业余者共同体:其多元化与兼容性不是来自于被压制与屈从,不是来自被代言与沉默,而是来自于投入参与与反思。
如果你是主编,很遗憾,你是一个悲剧人物。现代意义上的“主编”正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