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实现自己“最爱”的再思考,缘于自己一些实现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后的感受。指尖流淌,想到哪算哪。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少存在于脑海中“最爱”的事情或者东西,并在为此努力的道路上。为什么相信每个人,是因为看电视太多,到处都是为自己梦想而战的唱歌或者什么的人,有些反讽,但愿意相信,此处分得了真假不知道又有什么意义。
在此想描述的是,自己在完成了其中的一些后,自己内心感受是空空的,茫然四下,原来不过如此,之后呢!当年考研是如此,写一篇优秀毕业论文是如此,去了向往的城市是如此,做了想做的事情越多,茫然无聊感越多。
可能自己一个青年人,在这个时期,难免如此。可是,接触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越多,发现网络上讲,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时“空心菜”的描述,在当下,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导师可以说是我遇到好好学习的典范,从事自己“最爱”的事业,也感慨,会感到无聊、茫然。
曾经以为之后的“最爱”是一瞬间自然而然产生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内心像是片田,“最爱”似乎是从早期童年一直到青年时期种下的种子,历经时间萌芽成长,在成年时期,也会种下,但周期越来越短,而每次实现更像是“最爱”的到了成熟期,可以摘走了,不摘也会消散。摘走后这片田就空出一片。要再种些什么呢?“最爱”是要时间培育的。随着早期的越来越少,新培育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荒废心田,不愿在培育。“最爱”的数量质量越来越少。
还记得,何炅老师在一个《非正式会谈》里最后分享一个朋友关于追求自己“最爱”的故事,特别想听一个乐队的演唱会,一次真来到亚洲,他去了,演唱会很棒,结束后,他哭了,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可以让他像以往那样期待的东西。所以何炅老师在最后,讲有些“最爱”就不是拿来实现的。
思绪流淌到这里,发现“最爱”的东西也是生灭的,内心倒也坦然!“最爱”更像是执念,执念也是念头。念头本就虚幻,当实现的一霎,是念头幻化成实际物理世界的存在,这或许就是佛说的,世界都是人幻化来的。世界的模样,在人一个个念头下幻化来的。幻化来的终将如沙滩的上的城堡。
那么该如何看待“最爱”?答案是,继续去追求,去实现,不然我们这一世肉身为何而存在,只是看得清生灭这个特性,则生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而不陷入痛苦。小时候常看到各种地狱的描述,在十八层地狱里的各种景观,回头去类比,不得不感慨,前人的描述,其实是一种写实,体会当失恋时,当遭受事业打击时,当信任的人背叛时,各种陷入情绪,感情,思绪的折磨和地狱的画面一样。只是精神的世界,总要有个表达,成了那个模样。
所有智慧的本质就是解决一个问题,让人不再陷入痛苦。对“最爱”的患得患失是痛苦,而不是说要不要追求。